第(2/3)頁 李學正嘆道:“莊先生雖是寄祿也好過為官。為官則不為選人,如官場上我等為爭減這半年堪磨,是寧可殺人的。為官唯有至京朝官,方才有些快意。” 陳升之道:“朝廷如今選官之法可以治平卻不可選才,你就不要求全了。不過你要選人改京官也不是沒有機緣的。” 李學正連忙道:“還請陳公明示!” 陳升之笑而不語,而是拿起了這三字詩的紙片道:“濮王府曾問老夫討樣有無書物可供發蒙之用,如今正好將此奉上?!? 李學正聞言頓時領悟了什么。 如今朝堂上的大臣都在為立儲之事,與官家鬧得雞飛狗跳。當然大臣們表面上說立儲是為了國家安危,但實際上還是為了自己將來的晉身之階。 而陳升之在此事上卻不鬧什么,轉而去結好濮王府。 那么一旦官家立嗣,這濮王府的趙宗實可謂十有七八。陳升之這一招坐享其成,著實高明了。 而這本三字詩多半是獻給趙宗實的長子發蒙讀書用的,聽聞這小世子年紀雖小,但極為好學啊。而陳升之又是借此話來暗示自己什么嗎? 李學正這一刻恍然大悟道:“多謝陳公指教。此子機緣也太好了?!? 陳升之笑了笑,然后道:“誒,說到發蒙的書王府里沒有百本也是八十本,看不看得上也要看此子造化。不過說到了師孟,還有一位方家,學正不妨猜一猜?!? 李學正想了想道:“莫非是臨川那位……王介甫?” 陳升之笑著道:“然也?!? 自四相簪花后,陳升之與王安石結交相識成了朋友,常常會有書信往來。 陳升之笑道:“他與歐陽永叔書信來往時,言‘他日儻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你看他將自己比作孟子,將歐陽永叔比作韓退之,口氣實在不小??!” 韓愈曾有一個道統論。 這最早是孟子的說法,儒家學說代代相傳,孔子之學是繼堯、舜、禹、湯、周文王之后的,而孔子之后唯有自己才是真傳。 而韓愈把孟子這說法也拿出來說了一遍,最后意孟子之后他才是真傳。 確實在韓愈之前,儒家很少人師孟,故而韓愈說是孟子的伯樂也是可以的。 而王安石與歐陽修這封書信里,就自比孟子,將歐陽修比作韓愈,既捧了對方也捧了自己,還感謝歐陽修是自己的伯樂。 陳升之笑道:“此人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性子,還執拗得很?!? 陳升之想起王安石群牧判官時,一日宴飲堅不舉杯,時知開封府的包拯親自斟酒,他卻道’恕屬下平生從不飲酒?!B包拯也只好言,介甫做事規矩硬,可敬可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