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二章 傭書-《寒門宰相章越道實力》


    第(2/3)頁

    幸虧郭林不是較真的人:“以你天資若下苦功,定能入縣學了。這樣就能回城里了。我記得去年縣學治經齋收錄,貼經墨義各五十道,只要十道能答中六道即可。”

    “入了縣學,就不同了,除了本縣章氏的族學,縣學可是俊杰聚集之地。入了縣學,再向學正同窗請益學問,甚至令君也會親自授課,如此兩三年后發解試也有些許成算。”

    章越聽了點了點頭,這有點像是要考個好高中,才能考個好大學。這些東西對上一世經歷過文山題海折磨的章越而言,再熟悉不過了。

    對他這樣全靠死記硬背功夫的九經科的學生而言,其實老師倒是次要,重要是縣學有九經的藏書。這一套慶史興學后所賜的九經,乃是國子監監刻版。

    監刻版不僅精美,而且經過校對是絕對沒有錯字的。

    民間書坊所刻的那就相當于db書,可謂錯字連篇。其他錯字連篇倒還好,但九經若是錯了一個字,將來貼經正好考到這一題,那去哪里叫屈。

    宋朝讀書人曾有個笑話,有個學正出易題將‘坤為釜’,寫成了金。下面的學生向學正請教,學正言之鑿鑿,解釋了一通,也能自圓其說。

    次日學生懷經請教。真相大白后,學生徐徐道:“先生所讀的恐怕是建本,監本乃是釜字。”

    這建本就是建陽本。

    故而郭學究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從縣學學正里借易經給章越。而不是如教授童子般,自己背誦或將郭林抄寫的那份借給他們。

    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原文的正確性。讀書的事,還是要自己給自己負責。

    宋朝不少貧寒出身的大臣在縣學讀書時,都留下了借書抄讀的佳話。如名臣劉摯于州學就讀曾‘外假谷梁《春秋傳》,范蔚宗《漢書》,手寫讀之’。

    說到這里,郭林頓了頓道:“先生一共教了十二名弟子包括你我在內,從未有一人能考上縣學,之前韓師兄本可一試,但他卻是半途而廢了。”

    “若是不入縣學又如何?”章越問道。

    郭林道:“自本縣設縣學以來,還從未有章氏族學或縣學以外的讀書人,能在發解試得錄。縣學里的章旭你或許聽過,他十二歲入縣學,文章詩賦在縣內可謂數一數二,但是誰也不敢擔保他發解試一定得過。”

    “以你的資質若下功夫將來可入縣學,至于我則當通下苦功了,或有一二。將來要你考取了,師兄我卻沒考取,那可是什么顏面都沒有了。”

    “若是考上縣學,解試不過,那還不是一般!”章越又道。

    郭林道:“不一樣,入得縣學不僅可省去膏火之費,聽聞近來糧米也有貼補,以后在縣里也是人人敬你三分,尊稱你一聲茂才。”

    郭林一番長篇大論,就是要章越堅定考縣學的決心,激發出他的潛力來。

    “姑且試一試吧!”章越如此答復。

    郭林對章越說了這一番話后,沒想促進最大的人,不是章越反而是他自己。

    郭林本來讀書可謂是三更燈火五更雞,但如今一看,更是勤奮了。他有時夜里讀書讀疲了,他用竹簽子往膝上扎。

    這都到懸梁刺股的份上。

    這可是自虐啊。

    章越見師兄如此,自己也不敢吊兒郎當,甚至連白天晝寢也是減少了,從午睡兩個時辰,改為一個時辰即止。

    晚上天黑后讀一個時辰的書,然后上床睡至辰時方起。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邻水| 承德县| 瓮安县| 南丰县| 中江县| 旅游| 东丰县| 保定市| 玛沁县| 任丘市| 尼木县| 额敏县| 邢台县| 无锡市| 永清县| 普安县| 武陟县| 沽源县| 安塞县| 包头市| 蓝田县| 东方市| 隆化县| 民权县| 工布江达县| 宁都县| 通道| 武宁县| 房产| 乐安县| 那坡县| 安多县| 昆明市| 江孜县| 江城| 永康市| 娄底市| 冷水江市| 马边|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