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大媽記憶里更好一些,她立即上前兩步,連忙問:“您可是陳淑華陳夫人的好友徐夫人啊?” 一聽蔡大媽聽到“陳淑華”三個字,徐老夫人眼睛驚喜,“對……對,我見過你。淑華經常夸獎你,說家里有個能說會道,手藝好的小廚娘。” “有一次,你做了我最喜歡吃的蝦匣兒,我夸你手藝好。那時你還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沒想到再次見面,咱們都老了。” (蝦匣兒) 蔡大媽也連連點頭,她把大明蝦去殼留尾,夾了醬料后裹上秘傳面糊,纏上“金絲銀線”,入油鍋炸。 別人家的蝦匣兒需沾醬食之,唯獨她可以把醬和蝦一起炸,秘訣就在這道面糊中,面糊裹好了,入油鍋則醬不外漏,裹不上,就會變苦。 徐夫人當時吃了不少,味道極好。 “對對,當時還要多謝徐夫人的五塊大洋賞錢。”蔡大媽主動提起,面露感激。 說實話,有涵養的太太,真的不是那種對下人非打即罵的。 她解放前給陳夫人做飯,遇到的徐夫人,都是很有涵養的,經常給賞錢。 徐老夫人笑笑,見對方不卑不亢,才好意思繼續往下來,“你的手藝值得。” 再次回來之后,徐老夫人能夠明顯感覺到華國人的精神面貌不一樣。 大家平等的觀念很強,甚至比外國那種天天嘴里喊著民主自由的人更加有主人翁的感覺。 韓小蕊和梁小玉也沒想到蔡大媽居然跟徐老夫人認識。 蔡大媽談興正濃,“徐夫人,你跟陳夫人還有聯系嗎?” 徐老夫人回答:“有,不過她家在德國,并不是在美國。不過去年,我們在美國見面,她說她兒子準備回來投資。” “不過當年的狀況,她痛失小兒子,對國內頗為怨懟,還說此生都不愿意回來。以后見面,估計就少了。” 蔡大媽一聽這話,特別激動,“那你快點讓她回來,她的兒子當年沒死,被我撿回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