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明末之虎》
第(2/3)頁
這三營兵馬,每營約兩萬人,每鎮兵馬,共約六萬人,其兵員數量,倒是相當可觀。
之所以采用這樣的編制,讓這新編兩鎮,比唐軍每鎮的兵馬人數要多,因為李嘯考慮到,他們裝備落后,又沒有時間補進唐軍的各類新式火器,故其為了維持其基本戰斗力,其兵馬數量,比唐軍每鎮兵馬約多兩萬余人,當是不得已之舉。
當然,這樣的編制,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充分消化吸收劉澤涵與黃得功兩部降兵。劉黃兩部十三萬多人的降兵隊伍中,除了一萬余人的老弱殘疾給予發錢遣散外,其余的大部降兵,都能得以順利安置。
只不過,在李嘯的計劃中,這兩鎮兵馬的安排,并不是分別整編,是在劉澤涵部與黃得功部這兩部軍兵充分混合打散后,打亂原先建制,再進行重新整編安排的方法來進行。
李嘯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讓原先這兩部兵馬中的人情世故與權力架構,得以充分打散與消解,從而為兩鎮的重新整編,盡可能地減少阻力與磨擦。
同樣的,在這兩鎮兵馬中,也與其他各鎮唐軍兵馬一樣,大量安插進監撫司文官,以及安全司的秘密探子。從而實現兩鎮兵馬與其他各部唐軍一樣,各個將領只有統兵作戰與訓練人員的權力,卻沒有賞罰獎懲擅作威福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些將領還會時時處于軍中監撫司文官與安全司秘密哨探的監視之下,以防他們生有異心,暗懷不軌。
最終,這第八鎮與第九鎮的主要將領安排,也由李嘯親自定下。
第八鎮鎮長為原淮徐總兵劉良佐之子劉澤涵,副鎮長為原黃得功部手下大將馬得功,這兩人兼任甲乙兩營營長,丙營營長則為原第三鎮下屬總長拓行忠。
第九鎮鎮長為原揚滁總兵黃得功,副鎮長為其原手下將領翁之琪,丙營營長為原淮徐總兵劉良佐之族弟劉良順。
李嘯之所以故意將這些投降將領,錯開打亂安置,以及把那從小兵一步步做起來的原流寇軍兵拓行忠提拔為丙營營長,都是出于更好地控制各鎮的將領,讓他們不致于一開始就互相抱團,讓相關工作難以開展。
當然,上面的各大將領,出于安穩人心以及對外宣傳的考慮,除了那從小兵提拔上來的拓行忠外,李嘯皆是任命降將。但上面的高級將領這般互換使用,而下面更為廣大的中低階部將,則是全部就地抽調,由唐軍第七鎮中的軍官與兵員擔任。
李嘯希望以此方式,來重新搭建整個唐軍兩鎮新軍的架構,讓整個軍鎮的戰力更加快速地形成,軍隊的內部管理,也能更好更快地上個臺階。
對于唐軍這樣的改編方式,黃得功與劉澤涵等人,皆是大覺新奇,同時,他們在心下皆是暗自稱贊李嘯對軍隊的強大管控力。若將李嘯的治軍方法,稱為當世之絕,亦不為過。
在唐軍正在揚州附近,緊張有序地重整軍隊編練新軍,同時等待那水師船只到來之際,現在弘光偽朝所在的南京城中,卻已是一片恐慌,亂成了一鍋粥。
許多的有錢富豪與當地財主,聽到了唐軍已勸降黃得功占領揚州,頓時被徹底嚇蒙了。他們為保全其財產家人免受唐軍掠奪,皆是拖家帶口,攜帶大批多年搜刮的財貨,紛紛從南京城中撤走逃跑,以求自已能趕在唐軍到來前,盡快逃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而無法逃走的普通百姓,則在日夜在茶鋪以及街坊處,津津樂道地談論唐軍何時會打過來,對朝中的官員,又將會如何進行打擊與清洗。
與逃走的財主富豪不同,這些沒甚資財的普通百姓,在聽說了唐軍拿下揚州城即將渡江南下的消息后,對唐軍的對來,卻是充滿了向往與期待。
畢竟,弘光偽朝對窮人搜刮極其嚴重,百姓生活十分艱難。這城中普通百姓都認為,如果能打跑弘光監國朱由崧,另換一個新主子,也許自已的苦日子,也會重新變好吧。
而城中的恐慌情緒,也深深感染了弘光朝廷。
包括弘光監國朱由崧在內的一大票官員,都在想著,現在局勢這般危急,接下來該是要趕緊逃出京城,遷都去其他地方,重新組織朝廷,以保全性命與財貨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哈密市|
咸宁市|
聊城市|
贞丰县|
壶关县|
久治县|
甘洛县|
万源市|
清新县|
香港|
衢州市|
榆中县|
盐源县|
星子县|
保山市|
桂林市|
曲麻莱县|
潜江市|
鸡泽县|
乐山市|
阜阳市|
丘北县|
交城县|
工布江达县|
黄梅县|
青海省|
宁乡县|
灌云县|
景德镇市|
温宿县|
涿鹿县|
台中市|
梁平县|
利川市|
泰兴市|
平安县|
霍林郭勒市|
新竹市|
宜兰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