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明末之虎》
第(1/3)頁
李嘯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沉聲道:“爾是何人?為何求見本公?”
方中吉拘束地站著,掃了一旁的軍兵一眼,欲語還休。
李嘯會意,遂屏退通稟的軍兵,再讓方中吉與自已分賓主而坐。
方中吉坐下后,他抬起頭,一雙英目中,卻滿是復雜神色。
“方相士有何話,不方便直說嗎?”李嘯輕聲問了句。
方中吉點了點頭,才低聲道:“正是。唐國公,現在帳中,只有你我二人,在下方可對你從實告之。萬歷年間,為朝廷欽天監效力的大相士方玉,大人可有耳聞?”
李嘯的臉色,一下子就嚴肅了起來。
讀過《國榷》等明代史書的他,當然對這個方玉有所了解。
方玉,出身相士世家,家學十分悠遠,他為人聰穎,道術高深,諸如觀星堪輿,尋龍望氣等術無不精通,萬歷五年時,年紀輕輕就代替其父,被選入欽天監,擔任監司司員一職。
不過,史書上對方玉的記載十分簡略,李嘯對他的整個人生過程,也記不太清了。
而關于他的結局,好象在《國榷》中有過一句話,“方玉因選陵事,為帝所憎,逐之,不知所歸。”
想到這里,李嘯試探著問了一句:“方玉乃是萬歷年間欽天監司員,是我朝頂尖的大相士,難道他與你……”
“大人說得不錯,方玉乃是在下祖父,本道乃是方玉之孫也。”方中吉黯然回應道。
“哦……”
“大人,您一定對在下十分好奇吧?”方中吉慘笑一聲:“不知道李大人可有興趣,聽我講一講我祖父方玉的故事?”
李嘯直視著方中吉晶然閃亮的眼神,點頭道:“可以,本公愿聞其詳。”
聽李嘯這么說,方中吉臉色放松下來,隨后便開始,講述其祖父方玉,給萬歷皇帝選擇萬年福地的故事。
萬歷十一年(1583年)正月,當時的萬歷皇帝朱翊鈞只有21歲,與后來昏憒懶政的史書標準形象不同,此時的他,還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雄心的“憤青”天子。那一年,萬歷皇帝去天壽山春祭,見到蒼山寥廓,山河萬里,忽然心有所動,動起了給自已選擇萬年吉壤的念頭。
皇帝一發令,手下的相士與風水師們立即忙碌起來,開始在京城郊外,四處給皇帝堪查選址。
只不過,當時同樣年紀輕輕,只有26歲的欽天監司員方玉,對欽天監的同事們,每天這般忙碌選址,卻是十分冷漠,一點都不想參與。
而他之所以對選擇皇陵一事這般冷漠不上心,并不是方玉為人憊懶不想干活,而是,道術高深又精通風水堪輿的他,曾暗中遍訪京城一帶,發現能安葬朱家皇帝的火屬性陵墓,已經沒有合適之處了。
只不過,方玉人微言輕,他的探查結果,無法對任何人明言,只能壓抑在心中。而他這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令欽天監的大領導,監正楊汝常十分不滿。
隨后,在楊汝常的催逼下,方玉還是只能離開欽天監,裝模作樣的去京城郊外探查,當然也沒有任何結果。
后來,欽天監派出給皇帝選址的司員與風水師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在京城附近,想再找到風水極佳的萬年福地,實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他們接連找了好幾處地方,不是方向不宜,就是堂局狹窄,還有一些地方,要么是位次參差,要么砂水傾倒,總之,都不是上佳風水所宜之地。
完不成皇帝的差事,可是一件罪過很大的事情。
故而,皇帝的陵址一天沒著落,作為欽天監監正的楊汝常,心里便一天不得踏實,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令他越來越焦急不安。
要知道,楊汝常從前任監正楊宏亮手中,接手欽天監擔任監正,也不過才只有一年時間,一直想快點做出成績,來討皇帝歡心的他,卻萬萬沒想到,才上任不久,就卡殼在帝陵選址上,讓自已的仕途大為蒙塵,如何能不讓他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偏偏在這時,皇帝又派太監來欽天監催逼進度,令楊汝常有種焦頭爛額的感覺。
這時,作為監正的楊汝常再也坐不住了,也不敢再整天呆在欽天監擺領導派頭了,他這個欽天監的大領導,開始同底下的司員一般,親自跑腿,四處探查,遍尋京城郊外,為皇帝查找吉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城市|
清丰县|
无为县|
黔南|
同德县|
黄龙县|
奇台县|
武陟县|
扬州市|
屏边|
高青县|
琼结县|
龙泉市|
略阳县|
固阳县|
凤冈县|
温州市|
德清县|
开阳县|
台湾省|
永泰县|
连州市|
定兴县|
建宁县|
浙江省|
崇义县|
鹤庆县|
综艺|
饶河县|
呼玛县|
枣阳市|
宝丰县|
格尔木市|
天津市|
巴林右旗|
彩票|
博乐市|
始兴县|
焦作市|
岢岚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