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明末之虎》
第(1/3)頁
新幾內亞平定后,李嘯立即安排,在當地成立了新幾省,省府則是新幾內亞島上,最好的港口莫爾比茲港。
同時,李嘯打算,在這個將來繼續往南進攻的重要港口處,興建一座大城,也就因港起名,叫莫爾比茲城,作為這新幾省的省府。
至于這新幾省的省長,李嘯則讓現在的呂宋省副省長華允誠擔任。
他相信,這華允誠做事認真細致又有條理,又有在呂宋省做過實事的經驗,一定能把新幾省建設得井井有條,各類開發工作也能有紊不亂地順利進行。
接下來,李嘯開始對現有的兩鎮兵馬,興中鎮與安東鎮,同進進行整編。
因為現在魯密銃技術,在不斷地試驗與改良后,已經成熟,已到了可以在軍中大力推廣使用的程度,李嘯認為,在將來的戰斗中,這種可以對一百五十步外的敵兵進行準確射擊的武器,一定會成了唐軍中的新式主力。故李嘯決定,把現有的軍鎮結構,重新加以整改。
李嘯的計劃是,將興中鎮與安東鎮現有的甲乙丙三營兵馬中,每個營的丙總兵馬,全部改成火銃總,里面的士兵,都是由手持魯密銃的火銃兵組成。
這樣的一總火銃手,每總4500人,下分三哨,每哨1500人,下面再分成10隊,每隊150人。
這樣一來,這甲乙丙三個營中,每個營都有強大的火器部隊,從而可以對敵軍進行極其有效的遠程打擊,真正實現進可攻,退可守的作戰目的。
至于從興中鎮與安東鎮撤調出來的傳統槍盾部隊,則正好用于給現在征西營與定北營進行擴軍。
李嘯下令,從現在開始,征西營與定北營,同樣擴軍為鎮,征西營改為征西鎮,定北營改成定北鎮。以應對越來越強大的流寇的威脅。
其中征西鎮鎮長為原征西營營長安和尚,副鎮長為原征西營副營長莫長榮。另外,安和尚還兼任征西鎮甲營營長,莫長榮則兼任征西鎮乙營營長。
定北鎮鎮長為原定北營營長段時棨,副鎮長為原定北營副營長劉文秀。其中,段時棨兼任定北鎮甲營營長,劉文秀則兼任定北鎮乙營營長。
這兩處新鎮的編制,也與安東鎮與興中鎮一樣,分為甲乙丙三營兵馬,也是甲乙兩總為傳統槍盾戰兵部隊,而丙總也與興中鎮和安東鎮一樣,編制為火銃總。
從興中鎮與安東鎮中,調出的傳統槍盾戰陣兵馬,共有六總,正好全部擴充到征西鎮與定北鎮中,這兩鎮軍兵,也只需要再擴招火銃手就可以了。
因此,每個鎮中,總共要擴充三總的火銃手,是13500人,那么四個鎮加起來,總共要擴軍的火銃手是54000人。
由于到了現在,其實每鎮之中,平均已有兩千多人的魯密銃手,故整個擴軍計劃,只要四萬多人便可。
這些所需的火銃手,主要是從山東當地以及南洋各省中募兵,按李嘯治下的現有人口數量,以及百姓踴躍參軍的表現來看,這五萬余人的兵馬,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天半月便可招齊。
在李嘯的計劃中,這些部隊在招齊后,全部集中在山東登州,進行各類相關訓練,最終再下分到各個軍鎮中。
與此同時,象山東鐵龍城的火器廠,以及臺灣彰化的火器廠,這兩處李嘯最為重要的火器生產基地,則是在加班加點,工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加速生產已成制式武器的魯密銃。
在李嘯雄厚的財力與人力支持下,兩地的魯密銃產量加起來,達到了每月將近兩千桿。生產出來的魯密銃,正源源不斷地,送到正在山東操練的火銃新兵之中。
當然,這個數量,對于李嘯要安排的火銃手來說,還遠遠不夠,故李嘯要求這兩處火器廠,還要加大產量,提升速度,爭取每個月所能產出的魯密銃,接近三千桿。
自此開始,李嘯手下,將會擁有五大軍鎮的兵馬,每鎮兵馬基本都是近6萬人,足以獨擋一面,而李嘯的全部兵馬加起來,已有實打實的30萬精銳兵馬,在明朝國中,可謂天下第一,睥睨群雄。
李嘯給這項軍改的計劃是,這四鎮兵馬的整改,興中鎮與安東鎮要首先完成,然后,征西鎮與定北鎮再接著搞掂。最多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全軍的軍改工作,要完全結束。
李嘯相信,等到全軍的軍改完成后,一個全新的火器時代,就要到來了。
在李嘯的軍改措施下達的第三天,一路從宣府鎮金湯城南下的高杰一行人,也終于來到了濟南城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上蔡县|
梓潼县|
泌阳县|
兰州市|
县级市|
丰都县|
南江县|
沾化县|
六枝特区|
京山县|
长丰县|
乌兰察布市|
安溪县|
普兰店市|
宜城市|
河源市|
宾川县|
祁门县|
普宁市|
微博|
通许县|
革吉县|
丰县|
长海县|
石首市|
清流县|
梧州市|
张掖市|
安庆市|
宁陵县|
遂溪县|
城固县|
元氏县|
钟祥市|
天门市|
开平市|
莱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湘阴县|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