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明末之虎》


    第(2/3)頁

    “二叩首,再拜!”

    “三叩首,禮成!‘

    跪在最前面的曠知榮,三叩首后抬起頭,臉上已是老淚縱橫。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后曠知榮,特領全家,祭拜列祖先靈。今日,夔州幾落于流賊之手,吾等有全家闔死之憂,幸得唐國公率兵來援,方全一城百姓之性命。此番得救,又豈非是祖宗顯靈,以感唐國公之故乎?故知榮率全家老小以拜,謝祖宗救命之恩也……“

    曠知榮嘴中念念有詞,一臉虔誠地望向一整桌,那鎦金陽刻先祖牌位。

    今年的他,已經六十多歲,滿頭花白,他滿是淚痕的臉上所顯露的表情,卻是既激動又迷茫。

    本來,上午他見到城頭這般危急,老鄉紳曠知榮,為免接下來受流賊侮辱,已給全家老小備好了毒藥,準備在流寇入城后,便全家仰藥自盡,不再受那刀兵之罪。

    卻沒想到,那有如天兵下凡一般的唐軍,能及時來援,才讓流寇的進攻功虧一簀,這才讓包括他們一大家族人在內的整個夔州城中的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這便是曠知榮這般激動的原因。

    在這個血火連天刀兵交加的亂世,還有什么,能比把自已的血脈傳承下去,更為重要的呢?

    只要人能保住,這宅屋、家具、錢銀錢等等,就算皆無法帶走,也真的不算什么了。

    只是,讓曠知榮迷茫的是,他們離開夔州城后,將會被唐軍安排到了遙遠的南洋之地,去安家落戶。從此一家人,就在那從未聽說過的呂宋之地,永遠的扎根發芽,再難回到故土了。

    只是,聽說這呂宋之地,乃是南蠻之所,還未開化之地,卻不知道,自已這一大家族前去,能在當地好好存活么?

    曠知榮呆呆在跪在祖宗的牌位前,久久不愿起身。

    這時,外面又響起了催促的號角。

    “爹,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該出發了。“大兒子曠如鈺的聲音,低低地傳來。

    曠知榮仿佛沒聽到一般,依然呆跪于地。

    “爹……“

    曠知榮一聲長嘆,兩行老淚,又滾滾而下。

    “各位先祖!不肖后曠知榮無用,不能保全祖宗家業,不得續守宅畝店產,又不得不率全家老小,遠離故土,流零南洋,以為存命之所也。來路如何,實是難知。余心之悲,何可言說矣。唯望列祖列宗,護佑子孫及全吾家族,知榮泣拜矣……“

    隨后,他在又連磕了三個響頭后,終于站起身來,率領著一大家族,扛著大大小小的行李,離開了曠家祖宅。

    從家門口,走到巷子的盡頭,曠知榮一步三回頭,眼中的熱淚,又是滾滾而下。

    到了廣場上,等在這里的百姓,已是嘰嘰喳喳談成了一團。

    “喂,劉老四,你知道不?咱們現在要去的南洋,好象已是唐國公治下了,叫什么呂宋省,蘇祿省什么的……“

    “咳,老四我早就知道了,我侄兒剛剛在秦將軍處打探清楚了,唐國公在南洋之地,共建了四個新省,叫什么臺灣省、呂宋省、蘇祿省和棉蘭老省,卻是地域廣大,土地肥沃,又極缺人手呢。我聽人說,在當地種稻,可以一年三熟呢。“

    “是嗎?那我們每家每戶前去,卻可分多少田畝?還是只能給當地大戶作佃呢?“

    “怎么可能去作佃呢?我聽說,只要到了南洋,那每家每戶,皆可分得10畝田土,若在當地,哪怕一年只種兩季的話,一年之中,也可產出40到50石稻谷呢。這樣一來,一家老小安穩活命卻是斷然無憂啊。“

    “那就好,有田種,有土分,咱們去南洋的生活就有盼頭了。總比在這里,天天擔驚受怕,不知何時就死于流賊之手,要強太多啊……“

    聽了旁邊的百姓的議論,曠知榮心下疑問稍去,不覺便是踏實了許多。

    只不過,他很快就想到,自已一家老小四十余口,若是去了南洋,也只分給10畝田土的話,卻是斷然不夠的。

    只不過,這個問題,可能只有到了南洋,才會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這時,在把夔州城中的數千石存糧,與百姓的房屋財富,與孫可望部進行交接后,胡尚文帶著秦良玉部,以及夔州城中的4萬多名百姓,一齊離開了夔州城而去。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吴堡县| 荥经县| 财经| 大方县| 霍山县| 榆社县| 南溪县| 东海县| 广水市| 尼玛县| 乌鲁木齐市| 崇左市| 阿巴嘎旗| 吴旗县| 天祝| 花莲市| 宝丰县| 防城港市| 沐川县| 左贡县| 米林县| 连山| 定襄县| 柯坪县| 麻栗坡县| 兴义市| 乐山市| 杭锦后旗| 千阳县| 武鸣县| 扎赉特旗| 舞阳县| 南汇区| 永年县| 迁西县| 佛冈县| 无棣县| 凤阳县| 久治县|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