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明末之虎》
第(2/3)頁
而為了進取中原,一統天下,德意志帝國的威廉二世皇帝決定,將德國首都從柏林,遷都到北京,以為定鼎中原之勢,從而再效滿人故事,親率王師,一統華夏。
而威廉二世為了鞏固將來在北京的統治,故愿意大力籠絡中國的讀書人,愿意也給他們一次科舉考試的機會,從而選拔英材,為志在吞并華夏的德意志帝國,驅馳效力。
這個消息傳來,在全體在京的讀書人大為興奮,他們在彼此的閑談中,都對那遠在歐洲柏林的德皇威廉二世,大加稱頌,極盡拍馬之能事。
“曠古賢君。”“命世之主。”“雄君偉略。”“千古一帝。“等等肉麻詞匯,被讀書人一一貼在德皇威廉二世的身上。
真不知道,遠在歐洲的小兒麻痹癥患者威廉二世,聽到在東方中國的讀書人,對他這般肉麻吹捧,卻是該作何感想。
甚至還有人考證出,這德皇威廉一族,是黃帝第三十五子西遷,與當地的日耳曼土人相結合而成,乃是正宗的炎黃血脈,漢家苗裔。并專門為威廉二世,撰寫了一篇《吾皇得位最正賦》以表忠心。
“……故德皇一系,身為炎黃后裔,乃統王師,東歸故土,收拾華夏舊地,重整九州山河,豈不宜哉?吾皇之得位,可謂至正矣!……“
不料,這些讀書人早也盼,晚也盼,卻總盼不來德皇遷都北京,也盼不來德國舉行科舉考試。
這幾個月過去了,德皇沒來,身上的盤纏倒是快用盡了。
一些讀書人急了,遂聯名寫了奏折,結隊去了德軍司令西摩爾處,要求他將這奏折上報給德皇,要求他盡快遷都,盡快在京城舉行科舉,選拔士子。
這個頗具黑色幽默的故事發展到這里,最終還是被那個呆板生硬的德軍司令西摩爾,終結這些讀書人的幻想。
西摩爾嚴肅地告訴他們,德皇根本沒有統治中國的愿望,絕對不會把德國首都從柏林遷到北京。
另外,德皇對他們這些留著豬尾巴的士子也毫無興趣,根本就沒有在北京舉行科舉的打算。
接下來,西摩爾下令,讓德軍士兵將他們當成搗亂分子,全部強行趕走。
這下,讀書人的夢想破滅了,很多人便開始破口痛罵,德國人的無情無義和失信天下,怒斥這些不服王化的蠻夷之輩。
這場德國舉辦科舉選士的鬧劇,至此終告結束。
后來,到了民國時期,胡適博士還在為這個故事而感嘆。他在文章中調侃道:“西摩爾乃一蠢人也,若其真上報德皇,實施吞并中國之政策,再效滿人故事,招攬中國士人之心,則余只恐今日,我等皆為東方德意志之臣民也。“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對于這些讀書做官為已任的士子來說,在誰的手下做官,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已能有當官的機會。
想想看,連遠在歐洲的德國皇帝,都有中國士子一廂情愿地投效驅馳,那現在打著明朝唐國公旗號的李嘯,要招攬這些人,只會更容易得多。
只不過,李嘯對他們的選拔,并不和明朝一樣,要他們寫八股文,而是以策論的形式,對他們進行相關考察。
李嘯本人,還親自設計了幾道考題。
1、何為華夷之辨?大漢民族的根本特質是什么?如何讓漢族移民與當地土著融合共生,最終同化?
2、中華與泰西諸國相比,最大優勢為何,最大差距為何?
3、如何興業安民,如何教化百姓,如何根除貪墨腐敗?
4、以你看來,中國古典文化的優點與缺點分別為何,要如何揚長避短?
5、以你自已的觀點,試談當下要如何掃滅流寇,如何驅逐韃虜。
應該說,這幾道題,其實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一千個士子,就可能有一千種看法。
這種新穎的考試手段,與死板僵化的八股文考試相比,簡直就是一泓飛瀑與一潭死水相對比。
而且,從這幾道題的設計上來看,李嘯希望能從這些士子中,選拔出的是那種不讀死書,知識面廣,對事情有自已獨立思考與見解的優秀人材,而不是那種尋章摘句,只會硬套八股,除了會讀死書外百無一能的腐儒。
果然,在李嘯發布了舉行文官選拔考試后,各地報名點,都是人頭攢動,應者如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油尖旺区|
伊春市|
平武县|
西平县|
卢湾区|
区。|
蒲江县|
抚顺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华池县|
封丘县|
都兰县|
庆云县|
来凤县|
聂荣县|
康平县|
自治县|
阿克陶县|
新宁县|
新疆|
达州市|
岢岚县|
乌拉特前旗|
青铜峡市|
靖安县|
古丈县|
什邡市|
德江县|
广东省|
石林|
肃宁县|
龙江县|
平阴县|
绍兴市|
鄂托克前旗|
蕲春县|
民权县|
枣庄市|
饶河县|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