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明末之虎》
第(2/3)頁
雙目對望,竟無語凝噎。
李嘯將她秀麗的臉龐撫摸了一片,突地低吼一聲,一把抱起光潔如玉的馬喀塔,然后重重地壓在身下。
“馬喀塔,雖然這世間,戰亂不休,血火連天,但本公答應你,一定會給你永遠平靜安逸的生活。你就跟本公一起,好好生活吧。“
馬喀塔噙著淚,用力點了點頭。
很快,男人的低吼與女人的呻吟又響起一片,顛鸞倒鳳,床架搖搖,在這個寧靜而涼爽的早晨,所有的聲音與動靜,都被吹散在如絲如縷的晨風中。
李嘯在登州,呆了一個多月后,便乘著水師船只,帶著一眾護衛,南下臺灣。
他已計算好了行程,從登州到臺灣南雄府,最遲也不過二十五天可到。而到這時,臺灣的新兵應該也基本訓練完畢,那么,進攻呂宋的計劃,終于可以正式開始了。
崇禎十二年八月初二,李嘯登上水師旗艦升龍號,率領同在登州港三十多條船只,浩浩蕩蕩南下而去。
而在李嘯出發前,那些從興中鎮劃拔過去的火銃手,火炮部隊等等,早已先期去了臺灣,接受李定國的管理與訓練。
現在隨李嘯南下的的船上,除了裝有大量的糧食和軍械外,另有數萬件最新從鐵龍城出產的鍛壓式的胸甲。
這種鍛壓式胸甲,是李嘯的水力鍛錘使用普及后,在李嘯的提點下,由工坊的匠師們,在經地烹飪出復的試驗后,最終研發制出。
李嘯所要求制作的胸甲,與明代的常見的鎧甲類型完全不同。
那是一種工匠們前所未見的兩片式組合胸甲,由前后兩片鋼板組成,用2.5毫米厚的共析調質鋼沖壓鍛造,由精巧的倒鉤卡連,可自由拆開組合,這樣就不必從頭上套入這樣麻煩的穿戴。
具體來看,后面那塊胸甲按人體工學設計,微呈圓弧形,可以順溜的貼在人背上,而前面的胸甲那塊呈略雞胸型,沿著人的胸椎骨部位隆起,這樣在被敵人兵器刺中時,就不是沿垂直方向的法線刺中,而是和法線有個夾角,容易讓敵人的兵器滑開,而避免對胸部造成了直接傷害。哪怕是即使不滑開,也加大了破甲難度。
本來,李嘯還想對現有的唐軍制式裝備,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但考慮到時間緊迫,而且在東南亞一帶,因為天氣炎熱氣候潮濕,士兵也不宜穿太多太重的盔甲,故李嘯最終決定,只對胸甲一項進行改進,其余的各類鎧甲,暫緩配發。
李嘯這樣做,也是受了歷史上真實事件的啟發。
在十五世紀時,西班牙人入侵中美州,當地氣候十分炎熱,傾盆暴雨更是家常便飯,讓穿著中世紀盔甲的西班牙軍隊難受不已,因穿著悶熱盔甲,而中暑生病的士兵極多。
故而,西班牙殖民者被逼無奈,不得不對現有盔甲進行改良,經過一番試驗,最終只保留了胸甲與頭盔,其余部位的盔甲,一律省略,從而讓士兵大幅減少負重,行動更加方便快捷。
事實上,由于有了胸甲與頭盔的防護,人體的重要器官基本都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已然能夠大幅減少部隊士兵的死亡與受傷機率。而那些當地美洲土著,對于這些僅裝備了胸甲與頭盔西班牙人,同樣束手無策,一潰千里。
當然,這樣的穿著方式,李嘯也打算,僅限于在東南亞這樣的熱帶地區長期作戰的平南營部隊,對于其他將在國內戰場,以及將來要對蒙古與清朝作戰的手下部隊,李嘯還是會讓他們的裝備,盡可能的周全牢固,從而盡量提高士兵的戰場生存機率。
而除了帶了這數萬件胸甲外,李嘯的船隊,還帶上了這兩個月最新出產的10門打放三十二斤炮彈的重型龍擊炮。
這樣一來,加上原有的70門龍擊炮,李嘯全軍中的重型龍擊炮,已達了80門之多,攻城的威力更是大增。
李嘯的船隊,一路南行,先到了濟州,在濟州匯合了當地的船隊后,再一路往南直行。
又過了十六七天,一路南行的李嘯船隊,順利抵達了臺灣高雄。
在靠近禾竂港時,李嘯便欣喜地看到,在這禾竂港附近的海面上,已是萬國商船云集,從禾竂港中駛進駛出,一片繁忙景象。
現在的臺灣經濟之繁華昌盛,人煙之阜實密集,從這禾竂港,便可見一斑。
浩大的船隊繞過禾竂港,在專門的軍港高雄港,停泊駐靠。
李嘯看到,這高雄港中,水師船只已有數百艘之多,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在天然深水良港高雄港中,一眼望不到邊,氣勢十分浩大。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莒南县|
孝义市|
邻水|
枣阳市|
莱州市|
景德镇市|
清流县|
游戏|
武山县|
巴彦县|
乳源|
吉林省|
马公市|
吉安市|
玛沁县|
岱山县|
林芝县|
高尔夫|
义马市|
九寨沟县|
黄山市|
上思县|
昌邑市|
珠海市|
平塘县|
富宁县|
黑水县|
大荔县|
敖汉旗|
图们市|
汕尾市|
习水县|
舟曲县|
察雅县|
九龙坡区|
田东县|
濮阳县|
彭阳县|
定结县|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