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明末之虎》
第(3/3)頁
沒錯!所來的部隊,確是李嘯的唐軍。
是唐國公李嘯,親率唐軍騎兵,緊急趕來入援涿州城了!
原來,在李嘯當日回返登州后,就收到了定北營副營長劉文秀的飛鴿傳信。
劉文秀在信中稟告,現在定北營入援兵馬,被另行調至順天府蘆臺一帶(今天津市寧河區),扼海駐防,以防清軍沿海而下。
而盧象升部,則繼續駐守在涿州之地,但山西總兵虎大威和宣府鎮副總兵楊國柱兩部兵馬,皆已被楊嗣昌另調他處。那盧象升兵微將寡,涿州城又外無援軍,只恐難于久守。
李嘯幾乎在瞬間,就想到了盧象升在明末歷史上的真實境遇和悲劇宿命。
他決然不想讓這樣悲劇性的歷史,再次重演。
雖然盧象升曾與與自已刀兵相見,還曾被迫向自已投降,但李嘯在心下,對這位明末的悲劇英雄,還是充滿敬重的。
畢竟,在明末這個混亂殘酷的時代,向清虜與流寇投降的明朝官員與將領,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但象盧象升這樣一心無私,品性廉潔,又為國捐軀,盡忱報國的大明官員,卻是有如鳳毛麟角般稀缺。
這樣堪稱國家與民族脊梁般的人物,若只是如歷史一樣,喪身草野,殞命沙場,未免令人扼腕嘆惜。
現在盧象升,雖然不會象歷史上一樣,再于賈莊之戰中殞命荒野,但孤軍苦守涿州城,清軍一但從通州南下,這涿州則必成了他們一定要拔除的釘子。
李嘯相信,只要清軍全力進攻,這小小的涿州城,怕是只會一鼓而定。那盧象升,也必然在涿州守衛戰中,力戰而亡。
他在心下憂慮地想道,也許,在自已收到來信之時,那清軍已開始大肆南下進攻了。
故李嘯立刻給劉文秀回信,告訴他,自已會立刻帶領興中鎮兵馬,渡海前來蘆臺之地與定北營會合,然后全軍合力西進,直往涿州,務必要解救盧象升脫離險境。
隨后,李嘯留興中鎮甲營兵馬,在興中鎮鎮長田威統領下,駐防登州。他自已則親率興中鎮乙營兵馬,帶上興中鎮副將劉國能,以及玄虎重騎、飛鷂子,滿州騎兵總等全部的興中鎮騎兵部隊,另有橫行總、火銃手等部,總共兵馬近兩萬人,乘水師船只,從登州港坐船出發,徑直西去蘆臺海邊。
水師一路疾行,三天后,便到了蘆臺之處,隨后兩軍匯合。
李嘯隨即定計,由自已與劉文秀二人,率領興中鎮與定北營的全部騎兵,作為先鋒部隊,疾行突進,直奔涿州。
另外全部的步兵隊伍,則由劉國能統率,作為后備主力,結陣前往涿州。
這批由興中鎮與定北營合兵而成的騎兵部隊中,包括2400名玄虎重騎,2400名飛鷂子輕騎,以及1800名滿州騎兵,總計騎兵數額達到6600人,聲勢極其浩大壯闊。
唐軍騎兵奔行了一天一夜,終于在天亮之際,來到了涿州地界。
全體騎兵剛剛吃過干糧,便聽到,在西邊地平線外,似有隱隱的天鵝號聲傳來。
李嘯與劉文秀二人,頓時皆是臉色大變。
狗入的清軍,竟然早已到達了涿州城外,現在,又要開始攻城了。
看來,那盧象升與全體涿州守軍,已是千鈞一發,危在須臾了。
李嘯心情極為焦慮,他再不多想,立刻喝令,全軍停止休息,全力西進,務必盡快趕到涿州城下。
6600名唐軍騎兵,在一望無際的冀中平原縱馬疾馳,恰如平地卷驚雷,聲勢震天動地,極其雄壯懾人。
在看到清軍主將的陣營所在地后,李嘯立即馬鞭前指,大聲厲喝:“全軍聽令,立刻隨本公直攻清軍本陣,務必一舉沖潰清軍主將所在,不計任何代價與損失,也定要救出盧總督出來!”
“得令!”
而見到遙遠的地平線上,竟有大批來勢兇猛的騎兵沖來,在涿州城中互相攻殺的明清兩軍,皆不覺錯愕非常。
而當他們皆看清了所來的部隊中,那高高飄揚的大明日月旗,以那更加醒眼的“唐”字軍旗時,拼死作戰已處于崩潰邊緣的守城明軍,頓時爆發出一片雷鳴般的歡呼。
而那些清軍,則是人人滿臉驚愕,一臉震驚到不可置信的表情。他們根本無法想象,大清軍兵縱橫整個順天府,幾乎皆無敵手,這樣精銳強悍的大批明軍騎兵,又是從何出突然冒出來的?
“盧大人,咱們的援軍來了!是唐國公李大人的唐軍來了?。 ?
家丁隊長陳安,扶著雙目緊閉奄奄一息的盧象升,臉上卻是興奮到發狂的驚喜之情。他沖著盧象升耳邊,以近乎變調的聲音,大聲吼道。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通海县|
铜鼓县|
桐梓县|
永兴县|
汨罗市|
辽源市|
卢湾区|
武功县|
社旗县|
酒泉市|
青川县|
柏乡县|
金乡县|
乐亭县|
邛崃市|
武城县|
汶川县|
大埔区|
晋中市|
冷水江市|
阜城县|
新昌县|
东莞市|
沙雅县|
延边|
黎城县|
乐东|
专栏|
松桃|
昂仁县|
泸西县|
外汇|
绥滨县|
临海市|
法库县|
平山县|
盈江县|
陆川县|
沙洋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