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明末之虎》
第(2/3)頁
原來,李嘯并沒有把全部的水師,都派去接應鎮東營西渡韃靼海峽,在那里的水師,基本只以中小型艦只為主。這是因為,在黑龍江入海口處的清軍水師,基本不存在,故李嘯可以放心地只派了小型艦只前往。
而各類大型戰列艦和一號二號福船之類的主力戰艦,皆全部聚集在登州港口,等待他的下一步命令。
與此同時,李嘯手下的安全司人員,也在緊急出動,讓那安插在清軍的內鬼,原東江鎮副總兵沈志祥王庭瑞等人,做好提前規避,以免因為不知情,而白挨李嘯一頓打。
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李嘯讓興中鎮主將田威,領著興中鎮乙營兵馬留守登州,自已則與興中鎮副將劉國能一起,親統唐軍興中鎮甲營兵馬,以及裝備了70門重型龍擊炮的火炮哨,2000人火銃手,還另外帶有1000人的玄虎重騎,1000人的飛鷂子,1000人的橫行哨,分乘40多艘大中型艦只,浩浩蕩蕩一路北去。
海天一色,浪涌濤起,佇立在指揮艦升龍號上的李嘯,心頭十分激動。
他忽地想起,在這個時代出生金州的他,自崇禎六年離開金州后,自今已有七年了,終于能以征服者的姿態得返故鄉,何其快哉!
李嘯又想起,自已的出生地靠山屯,那些被清軍殺光的鄉親們,以及自已慘死的母親與未過門的媳婦,還有那與自已一道殺敵卻命喪盤龍山的獵戶肖大全與肖二,這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他心頭不斷涌現,讓李嘯一時無盡感慨。
各位鄉親,李嘯現在,終于回來了,終于有機會,來給你們報仇了!
李嘯將拳頭一把攥緊,堅毅的臉龐上,驟然閃過一道猙獰之色。
此時,已是農歷五月底,一路北行的艦隊,乘著浩蕩南風,不過兩天的功夫,金州的海岸,有如從海天之間冒出的一條黑線,隱隱可見。
由于李嘯安全司人員的暗中行動,早已得到情報的沈志祥王庭瑞等人,已然率全體水師遠避皮島,放任李嘯水師自由通行,不敢有半點阻攔。
日頭偏西之際,李嘯的全體艦只愈發駛近,終于可以看到,遠處旅順城,那灰蒙蒙的模糊影子。
“全軍聽令,全體艦隊直駛入旅順口。艦隊靠岸后,全體軍兵,在旅順口登陸下船!”李嘯凜然下令。
“在下遵令!”
旅順口,原名獅子口,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云、葉旺二將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這旅順口,乃是天然深水良港,是金州最大的港口,極利于李嘯那些大型的水師船只停泊,故李嘯毫不猶豫地選擇在此登陸。
從旅順口上岸后,往西徑行不過數里,便是旅順城。
當年,明軍從旅順口上岸后,便在這里,建造了周長六里的旅順城,歷兩百余年,擴建到周長八里有余。
對于明朝來說,這旅順城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它南接登萊海防,西衛京津門戶,東聯外援朝鮮,北防崛起的的清朝。實在是一處極為要緊的要沖咽喉之地。從某種意義來說,對明朝來說,能否守衛住旅順,乃是關系到朝廷的興衰的根本。
只可嘆,在真實歷史上,這金州旅順,于崇禎六年七月,最終淪陷于清軍之手。
當年,皇太極令鑲紅旗固山額真岳讬和正藍旗主德格類共率1萬后金軍精銳,匯同孔有德、耿仲明的1萬多人投降部隊,從陸海兩路合力進攻金州。
見清軍來勢兇猛,東江鎮總兵黃龍,遂率全部守軍奮勇擊敵,經過一番血火惡戰,終因“火藥矢石俱盡”,后繼無援,致遭敗績。
在萬分危急中,他料定旅順已難固守,便派部將譚應華攜帶總兵官的印信跨海去山東,并在遺書中寫下“生前不愛五尺軀,死后惟有三尺劍”的千古名句。
諸事安排完畢后,崇禎六年七月七日,黃龍與其長子黃策親自上陣殺敵,雙雙身被重創而亡。隨后,部下驍將李惟鸞、以及項作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等黃龍下屬部將,均在血戰中陣亡。城破之日,清軍在旅順城中大肆燒殺搶掠,旅順男女老幼5302人都成為后金大軍的俘虜。
在李嘯艦隊,朝著旅順口靠近駛來之際,那些懶懶散散的沿海防堡的清軍,才終于驚愕地發現,從蒼茫無垠的大海上,竟有一支浩浩蕩蕩的大型明軍船隊前來。
凄厲的天鵝號聲,高亢地響起。明軍入襲的警報,迅速地傳到了正在旅順城中。
而此時,旅順城中的守將完顏葉臣,正在舉行一場宴會。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利津县|
曲麻莱县|
徐闻县|
松滋市|
湘潭县|
凌源市|
甘谷县|
济南市|
库伦旗|
龙川县|
巴里|
承德县|
郓城县|
萨嘎县|
特克斯县|
大悟县|
米林县|
晋中市|
招远市|
上蔡县|
新田县|
毕节市|
江源县|
鹤岗市|
德兴市|
兴海县|
南投市|
棋牌|
吉隆县|
崇州市|
定南县|
阳春市|
祁阳县|
金华市|
怀远县|
平原县|
平塘县|
长泰县|
城固县|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