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明末之虎》
第(3/3)頁
他身為總督,又掛了這個名義上的天下兵馬元帥之銜,如何會不知道,不能與弱擊強以卵擊石的道理。只是,現在的自已,已向皇帝立了擊敗清軍的保證,這趟渾水,卻是無論如何也要繼續走下去了。
至于要向朝廷多要兵馬,則盧象升一是只能指望,楊嗣昌把那些剿匪部隊調回來,讓他們聽從自已的指揮,二是指望能得到遼東援軍,以壯大自已實力,只是這兩條,想要做到,基本不可能。
因為,時至現在,楊嗣昌熊文燦等人,對自已堅決抗敵的政策極為不滿,這些由楊嗣昌統管的剿匪兵馬,可以說,他這個名義的天下兵馬元帥,卻是基本無權調動。更有甚者,這小人楊嗣昌,甚至可能還盼著自已戰敗,從而向皇帝表明,自已向清人求和的政策,是多么地正確。
而至于遼東兵馬,因為現在皇太極正在統兵壓迫錦州與寧遠,這些遼東兵馬,根本不敢調入關內。就算等到皇太極退兵而去,這入關救援的遼東兵馬,按皇帝的安排,也只會聽從監軍太監高起潛的調遣。而那高起潛,卻是與那楊嗣昌一樣,是一心向清虜求和的茍且之輩。故而這遼東兵馬,落在此人手里,自已卻是絕對無法指望的。
一股悲涼的心緒,彌漫在盧象升心頭。
這多災多難的大明朝,在這國難當頭之際,整個朝廷的文武官員,卻還是從上到下,各懷私心,一心只打自已的小算盤,視國家大事為無物。甚至還有諸多小人,心思險惡,以鄰為壑,出賣友軍而不覺為恥,賣國求榮而洋洋自得,更是實實令人扼腕矣!
而在這一眾官員營私內斗之際,這原本就積疴深重的大明帝國,也許,真的只會在無休止的內亂中,走向徹底的衰亡吧。
盧象升心亂如麻,不覺又是一聲長嘆。
“盧總督,在下有一言,可能直說否?”一直沒說話的劉文秀,低聲插話道。
“文秀,你但講無妨。”
“盧大人,恕在下直言,我軍現在兵力有限,而清軍之勢過大,盧大人的計劃,怕是一時難于施展。”劉文秀皺眉拱手道:“以在下看來,還不如從我家李大人所言,暫時不與清軍進行正面作戰為好。”
見盧象升拉下臉來,劉文秀急急補充說道:“盧大人,若不能從李大人的意見,誘敵前往山東的話,我軍亦當在琢州據城固守,憑城阻敵,以待有更多援兵到來,方可與清軍一戰。在下淺見,請盧總督酎之。”
盧象升聽了劉文秀的話,不覺陷入沉默。
他不得不承認,劉文秀的分析,很有道理。
在明顯的敵強我弱的前提下,憑城固守,當為最好之選擇,如果強要出頭去與清軍交戰的話,那么,自已可能真的只會以卵擊石了。
而如果能據守涿州的話,那么,有這2萬兵馬在手,定能將涿州城守得固若金湯。相當于在清軍南下的道路上,牢牢打下一顆難于拔除的釘子,絕對可以大大延遲清軍南下之速度。那么,等到各地兵馬終于到來之際,再與清軍正面對決,卻是勝算大得多了。
盧象升不是個固執迂腐的人,在聽了諸將的意見后,他便迅速地作出了判斷。
“各位所言,皆是有理,現在我軍兵力有限,又難有外援,為保全實力,以待更多兵馬到來。就如文秀之建議,全軍兵馬,從明日起,兵進涿州,然后憑城固守,抗擊清軍!”
“得令!”
王樸虎大威楊國柱劉文秀四人,齊齊單膝跪地,大聲領命。
次日,盧象升統領兵馬,從京城永定門離開,一路南下,直往涿州而去。
大軍方行不遠,一件讓盧象升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就是,楊嗣昌以兵部的名議,派人追上盧象升的軍伍,說是已征得皇帝同意,為加強京師守備,要強行調走王樸部與劉文秀部兵馬,另有他用。
聽到這個消息的盧象升,幾乎驚呆了。
在仔細看過那蓋有皇帝印璽的諭令后,他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整個人,便搖晃著朝馬下摔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河县|
吉林省|
磴口县|
会理县|
新兴县|
雷州市|
上高县|
德化县|
丰镇市|
纳雍县|
奉新县|
芷江|
蒲江县|
河北省|
邵阳市|
宜兴市|
马关县|
和顺县|
双城市|
醴陵市|
濮阳县|
宜都市|
阳东县|
民丰县|
图们市|
黄龙县|
宜君县|
宁南县|
嘉鱼县|
广宗县|
正蓝旗|
台东市|
尉犁县|
峨眉山市|
仁怀市|
内江市|
临海市|
遵义县|
奉节县|
南昌县|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