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明末之虎》


    第(2/3)頁

    因此,金元兌換銀元的比率,被人為地提高了,黃金價格被從1:10的官方比率,被李嘯人為提高到1:16,也就是說,黃金的真實市值,被李嘯人為拉高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設計,根本原因是,前世在大學中,選修過西方經濟學和古典經濟學的李嘯,根據自身貿易特點以及國情現狀,作出的必要改變。

    自過去兩百年以來,明朝一直與西方諸國進行貿易,由于中國巨大的結構性產業優勢,在頻繁的東西方貿易下,大量美洲和日本等地的白銀,單方面流入明朝,使銀價不斷貶值,中國地區的金銀比價由洪武年間的1:4,升值到萬歷年間的1:6,再到天啟年間的1:8,而到崇禎年間,到現在已經超過1:10了。

    并且,隨著貿易份額的增長,從美州日本等地來的白銀,還在持續流入之中,一點減緩的跡象都沒有。

    在真實歷史上,隨著白銀的持續流入,終于在清朝中期結出惡果。導致白銀大幅貶值與通貨膨脹同時發生,讓清朝各地的農民與手工業者紛紛破產。也導致了嘉慶皇帝一登帝位,在西北地區,便爆發了由破產農民組成的,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所謂的天朝氣象,終于一去不返,清朝從此走向中落,不斷衰亡。

    而現在,李嘯治下的各類產業,諸如制鹽,絲綢,生絲,鐵器,呢絨,香煙等產品,隨著海外以及國內貿易,蓬勃發展日漸興旺,結構性產業優勢在整個明朝之中堪為翹楚,特別是自臺灣大開發起來,黃金白銀在他的這些沿海各城池州縣中,迅速流動集中,以至在這小小的區域中,白銀的市價大幅貶值。

    要不是海貿的大頭與商稅控制始終由李嘯任命的官員把持,他又大力從內陸移民,以擴大臺灣以及沿海諸地的內需市場,尤其是采取了大量屯積糧食,大量興建糧食積倉的糧本位經濟政策,才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未能因為白銀市值大幅下降,而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擁有后世記憶的李嘯,非常清楚西方經濟學中的關鍵一點,那就是,經濟循環的核心是貨幣,而貨幣的核心則是國家信用度。

    這種信用度,和金銀或者紙幣是無關的。從極端的意義上來講,即便你全部采取黃金白銀作為支付手段,可只要使用者對其失去信心,金銀體系一樣會崩潰。

    而之所以,世界各國,均把黃金作為經濟核心的原因是,黃金產量始終很少,而白銀產量在幾個世紀內爆增,因此對于白銀信心崩潰的遠比黃金更快更容易,如此而已。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李嘯應該如何建立與維護,甚至推廣這個信心呢?

    當然,李嘯并不是經濟學家,很難用學過的經濟學觀點,來將這個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是眾說紛紜的重要金融話題講清楚。但是,李嘯還是知道一點,最基礎最樸素的根本經濟原則。

    那就是,只要民眾手上的貨幣,不管是金幣銀幣銅幣或者紙幣,只要能夠買得到東西,以及買得到足夠的東西,那么民眾對手上的貨幣就仍然能夠擁有信心。

    不過這是對于貨幣最終使用者,或者說買方來說的。如果換個角度,對貨幣有信心,賣方自然就會賣,買方也就買的到。若是沒信心,賣方就不會賣,買方就買不到了。也就是說如果從賣方的角度來看,必須要先對貨幣有信心,他才會愿意收入貨幣賣出貨物。

    這有點落入循環論證的圈子里去。但仔細想想,就可以找到真正的根源。

    其實,答案很明顯,那就是,在貨幣競爭中,持有貨物的賣方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因為貨物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糧食可以充饑,而金子卻不能吃。有糧無金的人絕不會餓死,有金無糧者,必須能買到糧才不會餓死,買不到照樣抱著金子餓死。

    所以歸根結底,一個經濟系統得以維持的根源,在于賣方,或者說,在于生產者。

    而在李嘯治下,這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系中,李嘯自已,就是最大的賣方與生產者。

    現在的李嘯手上,控制著大量的工廠、礦藏和田產,并且還有經由從農民手上收集到大量糧食,可謂錢糧豐厚,傲視國中。并且,在李嘯手上,還控制著由其一手主導的政治體系,以及忠誠效命于他的精銳軍隊。因此,無論是對于國內還是國外,李嘯都是占有絕對優勢的賣方,可以輕易操控物價,控制整個金融秩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合肥市| 曲靖市| 杨浦区| 新竹县| 宝应县| 静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东明县| 五家渠市| 文昌市| 华安县| 邯郸县| 定结县| 株洲县| 搜索| 永川市| 陈巴尔虎旗| 沙雅县| 咸丰县| 城市| 建阳市| 阳春市| 靖安县| 镇沅| 车致| 塘沽区| 桦川县| 黄梅县| 扎囊县| 黑水县| 咸阳市| 玛沁县| 嘉峪关市| 琼中| 英超| 维西| 阿拉善盟| 开原市| 和林格尔县|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