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到現在為止,臺灣島上,已總共移民了三百多萬人,諸如制糖,種茶,產鹽,水稻,馬鈴薯等各類產業日趨興旺,商貿交易更是一片繁榮。可以說,臺灣島,這塊原本的化外生番之地,在李嘯的苦心經營下,已成為李嘯軍中,最為重要也最有價值的土地,是李嘯將來賴以發展壯大的重要人口與糧食基地。而現在,朝廷想僅憑一紙諭令,就讓李嘯將這樣一塊肥美無比價值巨大的土地拱手相贈,怎么可能! 盡管李嘯思來想去,還是贈給了曹化淳100兩程儀,作為辛苦銀子,才打發他回去。但他從這個老太監眼中,還是讀到了深深的怨恨與不滿。李嘯可以想見,這個司禮監秉筆太監,在返回京城后,會在皇帝面前,怎樣地說自已壞話。 更何況,現在各地的安全司也不斷地飛鴿傳書,說現在幾乎全國各地,都在傳聞,說李嘯除了不顧朝廷諭令擅自出兵外,更是對這個侯爵頭銜多有不滿,說什么憑自已所立之大功,便是成為國公,亦是理所應當。 李嘯相信,這條惡毒的流言,這曹化淳回去后,定也會添油加醋地向皇帝加以稟報。 聽到這個傳聞,李嘯不由得心下苦笑。 這般流言,真真誅心之語也。 這個流言,最為陰毒也最為厲害之處在于,因為李嘯確有不臣之舉在前,所以李嘯現在無以自證清白。因此,現在的他恐怕越是辨解,反而會越發加重朝廷猜忌之心。 李嘯忽然發現,現在坐大了的自已,在中國歷史上,僅有三條道路,可以做為選擇。 第一條,就是走劉裕的道路,在南征北戰立下大功后,遂與原東晉王朝徹底翻臉,代晉自立,這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反賊之路。 第二條,就是走曹操的道路,挾天子以令諸侯,把皇帝操控于手中,做一個權傾朝野的權臣。 第三條,則是效仿那晚清的曾國藩,在攻滅太平天國后,自剪羽翼,以求茍安,從而打消清廷的猜忌與疑慮,以做一個奴才而滿足,從而保全自身性命。 說實話,這三條道路,對現在的李嘯來說,皆不是他所喜歡的選項。 李嘯知道,如果自已要走前兩條道路,那原本就糜爛不堪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必定會掀起自相攻伐的血雨腥風,將有無數的黎民百姓,在自已與朝廷的血腥對戰中,慘死在內戰的刀兵廝殺之下。 這樣的結果,最終可能只會,一是便宜了流寇,讓流寇得以從現在被大部壓制的狀態,重新復熾猖獗,再度荼毒中州各地。二是便宜關外的滿清,讓滿清坐山觀虎斗,從而坐收漁人之利,在李嘯與朝廷兩敗俱傷之際,將來再度入關擄掠,來撿個大便宜。 只不過,這前兩條道路不走,要李嘯象曾國藩一樣自剪羽翼,做個只求保全自家性命的茍且奴才,亦是絕不可能。畢竟,現在的李嘯,雄心勃勃,一心想要重振中華國勢,再展華夏雄風。象現在,流寇未被消滅,韃虜尚未鏟除,便要李嘯在這事業方興之際,就放棄軍權,自去精銳,僅僅是為了打消明廷的疑慮,這是李嘯所絕不能接受的。 那么,現在的李嘯,還有其他道路可走么? 李嘯認為,應該還是有的。 那就是,在得罪了朝廷的現狀下,還是要努力保持與朝廷斗而不破的狀態,至少在流賊與韃虜被消滅前,保持與明朝的和平關系。從而盡可能的減少內斗造成的災難與損失,讓飽經苦難的華夏百姓,不再遭這場無妄的刀兵之災。 故而,在打發走了曹化淳一行人后,向來做事果決的李嘯,立刻開始著手,按自已已深思熟慮的計劃,著手準備。 李嘯下令,將現的在興中營,擴軍三倍,成立興中鎮。 這興中鎮,下轄三營,每營三哨,共有盾兵135隊共13770人,槍兵270隊共27540人,玄虎重騎總1800人,飛鷂子總1800人,滿州騎兵總1800人,橫行總1800人,輔兵3000人,火銃手2000人,火炮部隊500人。總兵力達到54010人。 而原興中營營長田威,提為興中鎮鎮長,原副營長劉國能,提為興中鎮副鎮長。 另外,原玄虎重騎哨哨長額弼綸,提拔為滿州騎兵總總長,原橫行哨哨長查塔,提拔為橫行總總長。 李嘯的用人原則便是如此,表現忠誠,又有能力,便加以重用。而因為這些將領,只有訓練與作戰權力,其余的軍兵教育,戰功審核,薪酬發放等等,皆由監撫文官負責,且有安全司的密探人員,在暗中監查將領的舉動,故李嘯這套借鑒了拱軍軍隊的管理模式,對軍隊的實際控制力,比一些近代軍隊都有過之而不及,更不用說與明軍和清軍這樣的古代軍隊相比了。 至于李嘯的其他部隊,象征西營,鎮東營,平南營,和定北營,則皆暫時保持原狀,待將來人力與物資進一步寬裕后,再行擴張。 李嘯這般擴軍,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 一是為了應對在與明廷出現沖突時,有足夠的兵力應對。二是李嘯也在擔心,這崇禎十二年里,清軍極可能會再度入關,且若按原先歷史走向,清軍將會主攻山東,故李嘯必要抓緊時間做好準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