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明末之虎》


    第(1/3)頁

    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李嘯先來到濟州島。

    他只在濟州休息了兩天,隨后視察了一番濟州島的建設情況后,便從這里,率領鎮東營甲總與乙總兩部兵馬,乘坐從臺灣返回的一百一十艘戰艦,浩浩蕩蕩地直前往蝦夷島而去。

    而原濟州島總管吳亮,則亦隨李嘯出征。濟州總管一職,由李嘯另外派人接任,現在吳亮的新官位,乃是蝦夷總管,他將要全面管理蝦夷島與北面的庫頁島兩處地界,所管轄的范圍,卻比一個小小的濟州島,要大得多。

    在濟州島與薩摩,李嘯只留了鎮東營丙總兵馬駐守?,F在周圍一片安寧的環境下,留了有數千兵馬的丙總軍兵,已然足夠保證地方安靖。

    而隨軍前去的,除了士兵們,另有有多達2萬余人的工匠隊伍,以及大批的建筑物料。在李嘯的規劃中,這批工匠,在到了蝦夷后,便要立刻開始就地筑建城池,讓李嘯軍兵可以在冬季來臨前,能在這嚴寒冰冷的蝦夷島安穩定居。

    李嘯前世時,粗略了了解過一些關于蝦夷的情況。

    蝦夷島,原為中國領地,在中國漢朝時,北海道屬于遼東郡管轄。在唐朝時,蝦夷島屬于安東都護府管轄。而在明朝時,蝦夷島屬于奴爾干都司管轄。

    后于明朝中期后,因奴爾干都司撤廢,這蝦夷島,遂被日本松前藩,竊據了最南部的函館一帶。

    而到了1807年,整個蝦夷島被幕府所控制,從此徹底成為日本領土。

    在現代日本,這個地方于1869年,被改名為北海道。

    整個蝦夷島面積為83453.57平方公里,面積約占日本國土的五分之一,是日本除了本州外面積第2大的島嶼,比北面的庫頁島還要稍大一些。

    其中,蝦夷島上,山地占全島面積的60%,而火山地形又占了山地面積的40%。盡管蝦夷島山地眾多,但它卻是現代日本屈指可數的巨大糧倉,諸如小麥,馬鈴薯,乳牛產量均居日本首位,是日本最主要的農牧業基地。

    而這個看似蠻荒寒冷的島嶼,除是是個天然糧倉外,在它沉寂的外表下,還隱藏著驚人的礦產。光是在石狩和釧路兩地,其煤炭儲量,就達到了整個日本國中礦產數量的一半以上!

    在李嘯所處的這個明末時代,蝦夷島上人口極少,除了南部函館一帶的松前藩外,只有數萬蝦夷人土著定居于此,以狩獵捕魚為生。這些蝦夷土著,就是現在日本的阿依努人。

    這個扼住了東北亞海洋通路的關鍵島嶼,這塊中國自古以來傳承的領土,這樣一塊肥美無比的處女地,豈有讓猥瑣卑鄙的小日本竊據的道理!

    想到這里,站立在升龍號船首,目光平靜地眺望萬里波濤的李嘯,心下暗暗發誓,面容卻愈發堅毅。

    按李嘯的計劃,船隊將在北海道石狩灣的的小樽地區上岸,隨后便在這里,就地建成港口。港口建好,全軍再繼續深入,在現代日本北海道首府的位置札幌,建成一座新城,以為全軍落腳本定居之所。

    而在筑城之時,李嘯將把鎮東營甲總兵馬派出,向南壓服松前藩,讓其乖乖稱臣。

    說起來,這個松前藩藩主松前慶廣,在日本倒還是個相當另類般的存在,因為實力弱小,基本是無論是誰打過來,這個所謂的藩主,便立刻便舉手投降,完全沒有半點武士道精神。與日本南端,那悍不畏死兇殘暴戾的島津家族相比,簡直就是一個窩囊廢。

    故而,李嘯確信,在船堅炮利的大明天兵面前,這松前慶廣,這投降的速度,怕是還會遠快于現在的德川幕府。

    而鎮東營乙總兵馬,李嘯打算,除留下守護筑城工匠的軍兵外,另外再分派出小隊軍兵,前往各個蝦夷人部落,與對待臺灣土著一樣,實施威逼利誘的手段,用文化同化的方式,漸漸吸收蝦夷人成為漢族的新成員。

    對于這樣文化與宗教皆極其落后的野蠻民族,李嘯相信,天朝上國的文化與禮儀,可以輕易地征服他們,讓他們最終泯滅民族標志,最終徹底歸化為漢族的一員。

    船隊乘著南風,一路北行,不過十八天時間,李嘯的龐大船隊,便到達了預定的登陸點,石狩灣的小樽。

    “大人您看,前面有陸地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梓潼县| 泗阳县| 志丹县| 江川县| 松溪县| 青铜峡市| 邵东县| 板桥市| 大丰市| 昌黎县| 重庆市| 清原| 若尔盖县| 壶关县| 资溪县| 蓬安县| 巴塘县| 绥江县| 绥阳县| 县级市| 廉江市| 汨罗市| 蚌埠市| 扎赉特旗| 吉林市| 苗栗县| 个旧市| 尚志市| 根河市| 读书| 岑溪市| 龙门县| 绥芬河市| 景东| 和政县| 纳雍县| 图们市| 通海县| 凉城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