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明末之虎》
第(2/3)頁
李嘯雙眼一亮,拱手笑道:“原來是郭學士,歡迎歡迎。”
郭符甲前趨一步,亦向李嘯拱手笑道:“赤鳳伯客氣了。在下雖有功名,卻無官職,乃是白身一個。自天啟四年甲子科鄉試中舉以來,先后六次會試落第,遂以教授為生,游歷大明各等地,一路行止,或與學生講論,或以詩酒娛情,或游歷山水,或探訪名勝,日子倒也逍遙快活。現來山東之地,所行之處,皆是蕭條破敗,但自到登州之境后,卻見此處一片繁華昌盛,與山東其他地方相比,恍如天地之別。自是可見李大人治理之功,殊有績效,他人不及也。現因子龍誠心相邀,故學生決定,特來投效追隨李大人。“
李嘯大笑起來:“郭學士能來助某家,本伯憑添助力矣。本伯現欲新設一后勤部,總管各營軍兵后勤錢糧雜事,卻不知郭學士,愿任此職否?”
郭符甲眼中一亮,急急長叩一揖道:“郭某初來,李大人便委于錢糧輜重之重任,郭某敢不竭心盡力,報效大人知遇之恩。”
李嘯大笑了起來,又好生慰勉了郭符甲幾句。
他之所以這般看重這個郭符甲,卻是因為,前世讀過明朝歷史的他,當然知道這個郭符甲的人生際遇。
從天啟四年開始,中舉后的郭符甲,以白身輾轉各地二十余年,前后六次會試不中,雖然表面逍遙自在,但內心之苦楚,卻是無可述說。
直到崇禎十六年,年已三十九歲的郭符甲,前往京師參加癸未科會試,因得閱卷官周鳳翔的賞識,郭符甲才最終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
這時,本可外出做官的郭符甲,因見北方一片殘破動蕩,流寇已成滔天之勢,深感前途無望的他,隨即請假歸里。
直到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郭符甲被任命為戶部四川司主事,并兼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核查軍餉、兵力等諸多事宜。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破南京之時,郭符甲正在姑蘇監督軍餉,當時,各州縣籌集送來的銀錢,多達十三萬余兩,皆歸郭符甲處置,有吏員便勸其將錢歸為私用,并分給手下,以避戰亂。郭符甲聞言,不勝憤怒,立刻嚴厲斥責了這名官員,他說道,現在雖然天下泥淖,一片腥膻,但自已卻還是要做不染私塵,廉潔奉公的榜樣,隨后,他便把全部錢餉,盡皆下發給各路軍兵。
此時的郭符甲不知道,李嘯之所以要重用他擔任猛虎軍后勤主事,正是看中了歷史上的他,那良好的辦事才能與廉潔自律的為官態度,才對他這般放心地委以重任。
只是后來,升任禮科右給事中的離符甲,眼見南明朝廷官員互相傾軋,自忖不為所容,于是稱病歸鄉。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進入福建,勢如破竹,先后占領福州、泉州。郭符甲逃往建寧山中,謀求反擊。
隆武三年(永歷元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二十二日,郭符甲與鄭成功與鄭鴻逵二人,在泉州近郊桃花山會師,準備合兵圍攻泉州。郭符甲在泉州府屬邑,聯合反清縉紳,舉事響應。在當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各地鄉勇云集,將郭符甲迎至永春,推舉為帥,分部五鎮,收復了永春、德化兩縣,其勢一時頗振。
可嘆到了隆武四年(永歷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福建右路總兵馬得功,率兵攻打永春,郭符甲頑強抗擊,最終不敵,兵敗殉國。
《續明紀事本末》記載,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郭符甲親身督戰,遍體鱗傷,仍然戰斗不止,直到清兵砍斷其頭,方才倒地身亡,為國盡忠了。
傳聞郭符甲死后,其被斬之頭顱,經過七日,仍然顏色如生,蒼蠅、螞蟻皆不敢侵犯,有如三國時期的關云長故事一般。
安排了郭符甲后,李嘯心下十分欣悅。
算起來,他現在收入麾下的明末名臣,諸如陳子龍,姜曰廣,劉宗周,華允誠等人,再加上這個郭符甲,已有5人,數量卻也不算少了。
當然,李嘯卻還根本不會滿足,在他看來,只有人才越多,才會對自已的事業更有幫助,猛虎軍的勢力,也才能得到更快更迅猛的發展。
畢竟,不管在哪個年代,精英人材,總是最為稀缺的寶貴資源。
八天后,作為宣旨太監的王珅,帶著一眾隨從,終于到達了登州。
王珅自到登州后,頗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他驚訝地發現,這個在明朝荒僻不堪的偏遠州府,在李嘯治下,竟是城池繁華,百業興旺,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野,皆歸化得井井有條,稱為亂世中的桃源,亦不為過。
而在見過了登州的繁華景象后,王珅臉上閃過一絲冷笑,心下便是主意已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玛曲县|
大埔县|
钦州市|
清新县|
汝州市|
寻乌县|
肇州县|
霍林郭勒市|
利川市|
岑巩县|
民丰县|
文成县|
阜平县|
凤山市|
和龙市|
泗阳县|
衡阳县|
岳阳县|
监利县|
宕昌县|
吴桥县|
文昌市|
阿克|
湖州市|
老河口市|
正安县|
涿州市|
河曲县|
岱山县|
吴江市|
莱州市|
耒阳市|
遵化市|
临汾市|
峨山|
夹江县|
敦煌市|
衡山县|
常熟市|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