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明末之虎》
第(3/3)頁
李嘯等人,一路前行,皆是看不完的田園風光,遍目所及,皆是一望無盡青翠喜人的馬鈴薯苗,已與福建廣東等地的鄉野,幾無任何差別。見到這一片興旺景象,李嘯心下十分喜悅。
李嘯忽想起一事,向一旁的丁佑問道:“丁團長,上次本官與你飛鴿傳信,為加快臺灣地區的開發程度,將每家授田額度,從每戶五畝,提升到每戶十畝,此事卻可已辦妥否?“
丁佑忙答道:“李大人,這事學生早已安排,現在臺灣中部的這12個鄉鎮中,每家皆已授田十畝,總共開辟的田土為113萬畝,卻比李大人上次離開臺灣時的田土面積,翻了一倍還多呢。”
李嘯心下大為驚喜,忙問:“如何開辟了恁多田土?”
丁佑笑道:“李大人,這都是福建廣東兩地百姓,聽聞李大人有每戶授田十畝之策,且耕牛、種子等皆有優惠,故有近2萬戶,約七八萬人,自發來到臺灣,才得以辟得恁多田土呢。”
李嘯大笑,點頭道:“甚好,甚好!這臺灣之地,本是遷居不易,故本官在想,當需以更優惠之條件,安頓流呢,吸引百姓,讓他們不僅能在這臺灣之地吃飽穿暖,養家糊口,更有能在這塊海外之土上,發家致富,子孫繁息,如此一來,方可對打算在臺灣安居落戶的百姓,有更大的吸引力啊。”
丁佑亦是一臉喜色,他捋須笑道:“現在大人這55名流民百姓來到臺灣,估計其中至少有12萬戶百姓,卻可至少辟出120萬畝荒田出來呢。這樣一來,光是我軍所占的臺灣中部地區,便有133萬畝土地,每年所產的糧食,實是足為可觀矣。”
聽了丁佑的回話,李嘯心下更是喜悅無比。
有這133萬畝土地,以每畝八斗稻米收稅的話,則每季可收106萬石的糧食,一年二季共可收210多萬石稻米,足以支撐李嘯軍現在需要自行供養的軍兵百姓數量的好幾倍。
而按每畝地至少可產2石的產量來看,則每戶人家一年至少還有24石糧食的剩余,這些糧食,李嘯全部留給百姓自行食用或出售,這樣的話,這些種地的農民,自可家家豐饒了。
更何況,還有每年冬天的一季馬鈐薯種植,因其畝產高達6石至8石,按李嘯制定收稅標準,是每畝收2石的產量,這樣的話,一年之中,另有266萬石馬鈴薯的糧稅,可供軍民食用,而每家農戶,則可至少有40石馬鈴薯,可自行食用或出售,這樣一來,這些農戶,想不發達都難啊。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臺灣,這個原本的蠻荒之所,已成為能發家致富的夢想之地,自然讓福建與廣東的大批居民向往投奔之。
打馬行了六七里路后,李嘯看到,在嘩嘩西去的濁水溪支流旁,這塊原先只是二林地區的一處平緩荒地,已巍然聳立起了一座大城。
這座彰化城之地,地勢平緩,交通便利,視線開闊,大肚、二林、南社三地的移民若要來城中,皆是十分方便。
李嘯看到,這座自已親自規化建好的彰化城,周長八里,呈正方形狀,因為東面不遠,便是聳峙蠻荒,完全還是一片原始森林的臺中山脈,故沒必要開設城門。因此這彰化城,只開有西、南、北三座城門,四周皆挖有護城濠,正好利用濁水溪支流進行填充,使其環城而過。
每門城門,都不惜成本,設計成暗藏千斤墜的方式,四面城墻上,象甕城、城樓、角樓,炮位、女墻、雉堞之類,皆已全部修建齊全,上面有多隊軍兵在反復巡邏。并且,此城與赤鳳城一樣,設計為城高為15米,墻面馬道寬6米的樣式,從而大大加強城堡的防御力。
見李嘯看得仔細,丁佑復在一旁插話:“李大人,此城自您等北歸山東后,由于人力及物資供應充足,只過了三個多月,便已全部建好,全城皆包青磚,十分牢固可靠。因建城速度快,亦正好避免了臺風季節的到來。”
李嘯點點頭,又夸贊了他幾句,隨后,眾人經過西門城外那熱鬧的商貿墟市,通過城門月道,進得城中。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舒城县|
黄山市|
游戏|
麦盖提县|
闻喜县|
苏尼特右旗|
茶陵县|
麻城市|
鄂托克前旗|
土默特右旗|
蒙自县|
安化县|
娄烦县|
斗六市|
交城县|
田阳县|
铜陵市|
广元市|
二手房|
西平县|
鄂托克前旗|
贡觉县|
崇文区|
六安市|
郑州市|
威信县|
双江|
江阴市|
湖北省|
宁安市|
怀集县|
临桂县|
金川县|
湟中县|
黎城县|
龙泉市|
蓝山县|
沙洋县|
永修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