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明末之虎》
第(2/3)頁
坐于龍椅上的他,低頭垂首,竟有如一個犯了錯誤等待處罰的孩子。
盧象升停了下,又繼續說道:“陛下,請再聽微臣分析一番局勢。想那清朝韃虜,自叛明立國以來,雖竊據東北一地,但如何可與那已吞了半壁江山的金朝相比。我大明帝國,幅員萬里,帶甲百萬,人民兆億,又豈是那只剩半壁江山偏安一隅的南宋可以企及。在我大明這般據有優勢的情況下,如此竟要仿效那宋金故事,去向清廷求和,豈非自卑自賤,引為笑談?!陛下啊,請恕臣直言,愿陛下誅除奸惡賣國之小人,重振朝綱,興兵演武,與那清廷宵小決戰到底!臣雖愚魯,亦愿效當日岳武穆,興兵北伐,引為前驅,雖戰死疆場,馬革裹尸,亦無所憾也!”
盧象升說完,伏跪于地的他,在堅硬的青石板上連連磕頭,砰砰作響的聲音,令人心悸。
“愛卿不必如此,速速起身!”
盧象升站起身來,額頭已是腫起,血水淋漓,沾滿了砂塵與灰土,不時滴嗒而落的鮮血,劃過他那剛正肅直的臉,讓他看起來頗為恐怖可怕。
見到盧象升這般真接地向自己剖明心跡,崇禎皇帝心下又激動又惶愧,他吶吶道:“建斗忠勇愛國之心,朕已知了,我大明有建斗這般忠誠良將,實是令朕激賞不已。朕心下已明,這議和之事,就此告罷了?!?
“吾皇從諫如流,不為宵小奸賊所蒙弊,微臣心下甚慰。有陛下這般仁義明睿之君,實是我大明之福也。微臣為大明的軍民百姓,向皇上一大賀?!?
見皇帝已明顯被自已說服,盧象升臉上顯出欣慰之色,拱手連聲贊頌了幾句。
這時,一旁的陪侍太監,急急遞上絹帕,讓他擦拭額頭與臉上的血漬。
直到這時,崇禎才仿佛突然想起來一般,他扭頭望向有面色冰冷平靜肅立一旁的李嘯,臉上又浮顯出莫名的愧疚。
盧象升注意到了皇帝的眼神,臉上頓是涌起怒容,他猛地側身,狠狠地瞪視著旁邊無聲佇立的李嘯。
李嘯卻不看他,他微仰著頭,空洞的眼神,仿佛正直視著極遙遠的地方。
“李嘯,你這賊廝,虧我盧某當日在河南之時,這般器重于你,視你有如親生兄弟一般,萬沒想到,你這廝這般強悍能戰,卻是個賣國求榮之輩,背叛君父之徒,實實令盧某齒冷!“
盧象升低聲的怒罵,有如銳利的刀子一般,直戳在李嘯胸口。
李嘯緩緩轉過頭來,與盧象升銳利憤怒的眼神對視,眼神中,卻有無限的悲涼之色。
來自后世的他,當然知道,一味主戰的盧象升的最終命運,只是在現在,他當然不能對他說出來。
最終,在久久的沉寂之后,從李嘯嘴中,淡淡地吐出了一段話。
“盧大人,若國中的流賊和塞外的清虜,皆如你所說的這般不堪的話,我大明何以沉淪至此。若僅是揮灑一腔熱血,便可救國救民的話,我大明早已復興重振了。不過,盧大人,本伯想對你說的是,這天底下,沒有比死更容易的事,也沒有比死更沒用的事?!?
李嘯的話語冰冷,似乎根本不含感情。
未等盧象升回話,李嘯復轉過身去,向崇禎長揖而拜道:“微臣無有才學,所獻這議和之策,既有污圣聽,難于采納,就請陛下另擇良策為是,微臣就此陛辭?!?
崇禎沉默良久,才低聲應道:“好吧,李嘯,你且先回山東去吧?!?
李嘯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沒有人注意到,這位年輕的赤鳳伯,在邁步離去的一剎那,竟然熱淚盈眶。
他強忍著沒讓眼淚掉了下來,臉上保持著平靜之色,跟著領路太監離宮而去。
離開紫禁城后,李嘯便與一眾護衛騎兵,簡單地收拾了行李,打馬離京出城。
離開的京城之際,李嘯在官道上,佇馬回望,久久地凝視著那城墻巍峨高聳的北京城。
這一次離開,李嘯心下,卻是再不想復來京城了。
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對朝廷與皇帝極度失望的李嘯,現在一心只想的事情,便是如何在這個越來越動亂的亂世中,壯大發展自已的實力。
這才是,在這個血火紛爭的亂世里,最為根本的生存之道。
李嘯離開北京后,卻并沒有直接返回山東,而是去了自已在宣府鎮的據點,金湯城。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西乌|
黑龙江省|
镇康县|
阿拉善左旗|
凌源市|
东莞市|
通河县|
马关县|
临洮县|
茶陵县|
基隆市|
商河县|
洛浦县|
韶关市|
玉门市|
宁远县|
天津市|
玉林市|
右玉县|
泸溪县|
西畴县|
高要市|
扶绥县|
涪陵区|
富宁县|
稻城县|
乌拉特前旗|
蒙自县|
洪雅县|
闸北区|
崇州市|
麻阳|
珲春市|
崇阳县|
达州市|
德安县|
乳山市|
太和县|
新绛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