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明末之虎》
第(3/3)頁
“楊尚書,若此議和之事,在群臣的反對之下,不能談成,復當如何呢?“聽了議和計劃的李嘯,卻毫不客氣地給楊嗣昌當頭澆了瓢冷水。
“這,這,皇上亦知我大明國勢艱危,豈可兩面作戰,若清廷允以和談,安有不可之理乎?“楊嗣昌的這句話,說得結結巴巴。
聽到楊嗣昌這如自我安慰的話語,李嘯心下亦十分苦澀。
可嘆啊,崇禎皇帝對個人清譽過于看重,無法做到象漢高祖劉邦一樣,能以和親之舉與匈奴議和,讓新生的漢朝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也不能象諸如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這樣的一代豪杰一般,迎娶柔然可汗的女兒為妃,以壯大國勢息寧邊境。
在明知國勢艱危至將近不可挽回之際,僅僅是為了怕擔罵名與責任,便放棄這最后的挽救時局的機會,讓清軍一次次入關擄掠,摧殘州縣,屠戮百姓,把大批本該用于剿匪的久戰精兵,白白消耗在清軍的刀槍與馬蹄之下。最終導致大明在清軍與流寇的內外夾攻下滅亡。
從這一點來說,李嘯甚至覺得,崇禎甚至連宋高宗趙構也不如,至少,后者雖然是個軟蛋草包,但至少還能看清形勢,知道該低頭且低頭,總算延續了一百余年的漢人王朝。
在皇帝這般無能庸碌又愛惜空名的情況下,自已又能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議出來呢?
李嘯陷于沉默。
只不過,既然自已穿越到了這個時空,哪怕就算事不可為,也要奮力搏他一把吧。
萬一,本該注定的歷史,在自已的努力下,會變得有所不同呢?
想到這里,李嘯便對楊嗣昌說道:“楊尚書,眼下本伯一時也實難給楊大人提出甚建議,不過,本伯在想,若是將來楊尚書派出人員去沈陽與清廷和談之際,本伯亦可派出人員參與,也許可以更有利于和談條件之促成。“
楊嗣昌見李嘯在這件事情上,亦愿意協助自已,當下心中十分歡喜,忙道:“甚好,甚好。那待本部派出使者之前,便先知會赤鳳伯,讓赤鳳伯派人同去沈陽吧。“
隨后,李嘯復與楊嗣昌閑聊了一陣,李嘯便安排盛宴款待楊嗣昌一行人。
宴席上,兩人言笑晏晏,觥籌交錯,彼此感情更加深入了幾分。
楊嗣昌等人,隨后告辭,前往濟南,再去與山東巡撫顏繼祖商談山東剿匪事宜。
臨行前,楊嗣昌再度叮囑李嘯,要他早點安排兵馬,前往山陜與湖廣進剿,李嘯大笑應諾。
在楊嗣昌等人離去后,李嘯便安排,著在單縣的鐵龍營營長安和尚,率鐵龍營甲總前往湖廣,鐵龍營副營長莫長榮,率鐵龍營乙總前往陜西,著這兩處兵馬,參與楊嗣昌的十面張網剿匪計劃。而鐵龍城中,只留了丙總總長馮雙禮守城。
同時,李嘯給他們指示道,他們此去,因為兵員與糧餉補給皆是不易,卻不必真的與流寇們打生打死,而在是要在適度參與剿匪的基礎上,努力延攬流民,把盡可能多的流民招攬過來,再讓李嘯安排到登州、濟州、和臺灣島去,這才是最重要之事。
當然,如果有很好的作戰機會,李嘯也希望他們能建功立業,消滅流賊,為猛虎軍再立新功。
安和尚莫長榮等人,在收到李嘯的命令后,準備了三天,便分率鐵龍營甲總與乙總兵力,前往山陜與湖廣而去。
而派出兵馬前去剿匪后,僅過了五天,前往江浙一帶延攬人才的陳子龍,終于回到了登州城中。
陳子龍此行,收獲頗豐,除了順利招來了原兵部員外郎的華允誠,另外,還招來了一位明代最后的儒學大師,蕺山學派創始人,劉宗周。
(除夕之夜,祝各位讀者新春快樂,雞年大吉!)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土默特右旗|
招远市|
桐乡市|
常州市|
林口县|
宁蒗|
红河县|
抚州市|
贵德县|
新余市|
巴里|
合作市|
高要市|
曲周县|
驻马店市|
阿鲁科尔沁旗|
理塘县|
鄂尔多斯市|
广饶县|
庆云县|
紫阳县|
三河市|
萍乡市|
泽普县|
扎兰屯市|
荣成市|
远安县|
酒泉市|
长治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临颍县|
黄石市|
孝感市|
青州市|
商都县|
佛学|
治多县|
汝南县|
蓬溪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