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明末之虎》
第(1/3)頁
八天后,李嘯全軍,順利返回山東赤鳳城。
返回城中后,心情大好的李嘯下令,對全軍有功將士另行嘉賞,而全體出征將士,在得到賞銀后,復放假三天,讓他們去和家人團聚,以示慰勞。
李嘯的命令下達后,出征將士無不喜悅。
接下來,李嘯便向朝廷兵部撰寫奏捷文稿,他在信中詳細寫明了自已是如何打敗清軍,守衛海洋島,又是如何率軍東援朝鮮,大破清軍水陸兩軍,救出朝鮮皇族,并強迫清酋皇太極簽訂停戰協議等事。
現在李嘯已是左都督,官階已至品階之頂,故他再不必如以前一般,要與別人分潤功勞。所以李嘯在信中,毫不客氣地為自已表功,濃墨重彩地描述了自已的決策及作戰經過。
李嘯在信中,盡展自已的忠君愛國之心,不過,在慷慨表述自已的報國之情后,他在信的末尾,還是加上了自已的一點希望。
那就是,他希望,為更好地組建船廠,經營水師,他希望朝廷能把登州府城一地,交給自已經營管理,以便如以前的登萊一般,成為明朝重要的軍事基地。那么,將來不論是北攻清朝,還是東援朝鮮,皆是十分便利快捷。
登州城池結構特殊,這座分為陸城與水城兩處的沿海重城,實是發展水師的優良場地。選擇登州城,作為水師基地以及船廠新的建設地點,李嘯是有經過慎重考慮的。
雖然在經過那場殘酷血腥的孔有德叛亂后,現在的登州城,還是一片殘破荒蕪,人口寥落,但里面的各類軍事設施,卻還有殘跡可尋,重新翻建不算太困難。尤其是那極適合駐扎水師的登州水城,因叛軍撤退匆忙,基本保存完好,若加以整修與擴展,怕是泊駐數百艘千料大船,都綽綽有余。
這樣的話,外面的水城可駐扎水師,陸城內則可建立大型的造船廠和船只修理廠,有登州城那高峻的城池護衛,和外面的水師屏護,李嘯的船廠當可在登州城穩定快速地發展,再不會與在海洋島上一般,有被清軍突襲而徹底毀滅的危險。
李嘯自認為,自已這個要求當不過分,畢竟自已立得這般大功,得到登州城,也是為了組建水師之用,朝廷于情于理,當不會拒絕才是。
而且,為了表示自已的誠懇態度,李嘯在信中表示,整修建造登州城的全部費用,皆由自已自行籌備,并不要朝廷出哪怕一分銀子。而且,每年還可向朝廷交納登州城的全部稅賦,以向朝廷表明,自已絕不是白占便宜的心思。
寫信完畢后,李嘯派出親兵隊長李浩然,親自率領一眾輕騎前往京師報捷。
接下來,李嘯便開始重點籌劃濟州島的開發工作。
他隨即安排,讓赤鳳城總管許秀清等人,派出手下吏員,去山東、河南、北直隸等地,要他們在這半個月內,招攬至少8萬名流民,作為先期前往濟州島拓殖的主力。
李嘯相信,這批流民趕到濟州島后,所開墾的荒田,即使趕不上種植春小麥,也可以立即開始耕種粟子了。
接著李嘯將鐵龍城總管吳亮調出,擔任濟州島拓殖團長,全面負責濟州島的行政機構組建與當地各項工作治理。
畢竟,濟州島對李嘯來說太過重要,不容有失,故李嘯覺得,自遼東時便忠心耿耿跟隨自已,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吳亮,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于濟州島的行政規劃,李嘯考慮到全島尚是荒僻,人口不足,便決定采取精兵簡政的管理模式,即整座濟州鳥上,只設一座濟州城統管全島,原有的朝鮮編制的大靜縣與旌義縣撤消,再于濟州城中設立諸如民政司、商業司、工業司、農牧司、安全司等各類行政部門。
同時,全島共劃為十個鄉鎮,每個鄉鎮分別設有民政分所進行管理。
然后,李嘯任命了在本次海洋島守衛戰中,表現突出的靳統武,擔任濟州島守衛將領,軍職也提拔為總長,全權負責濟州島的安全守衛工作。
隨后,李嘯讓靳統武從赤鳳營中挑選了約500名軍兵,作為骨干力量,再配上1000名輔兵,組成總共1500人的濟州駐守軍,乘船前往海洋島,接替赤鳳營留在濟州島的一哨軍兵返回。
受到重用的靳統武,十分欣喜,他向李嘯大聲宣誓,定將濟州島守得固若金湯之后,便帶著選出的軍兵們,先行出發前往濟州島。
靳統武出發之后幾天,吳亮在挑選齊了各類行政文官后,又帶上數千名建筑工匠和大批的建筑物料,亦乘船前往濟州島。準備在組建行政機構之時,便按李嘯的規劃,立即開始擴建一座全新的濟州城。
望著那些前往濟州島的船隊,逶迤東去,李嘯一臉欣然,心頭滿是感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顺平县|
合川市|
延边|
喀什市|
西平县|
金华市|
甘肃省|
固镇县|
瓮安县|
准格尔旗|
米泉市|
宜黄县|
彰化市|
赣州市|
丹凤县|
奇台县|
琼中|
仲巴县|
澄城县|
黄骅市|
繁昌县|
舒兰市|
镇江市|
乌兰察布市|
潼南县|
喜德县|
广东省|
贵德县|
个旧市|
高雄市|
若尔盖县|
镇平县|
靖西县|
中江县|
都江堰市|
平潭县|
乐亭县|
巴中市|
马鞍山市|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