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圣-《明末之虎》


    第(1/3)頁

    崇禎九年八月初四清晨,李嘯軍終于來到了京城,全軍排成整齊的隊列,從京師外城南面的永定門入城。

    進入永定門后,全軍在永定門處的甕城中休整,司禮監、御馬監和兵部都派出官員迎接,兵部也調集了糧草供應和帳篷,讓李嘯軍就在這甕城處扎營。

    兵部的這般做法,主要有兩處用意,一則讓外地入援兵馬就地拱衛外城,二則防止入援的明軍入城中擾民。

    包括主將李嘯在內,他手下的軍兵基本上是第一次來京師,很多人都被京城宏大的氣象給震驚了。

    前世讀過一點明史的李嘯,對北京城的來歷,還算略知一二。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籌建北京宮殿城池,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歷時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墻南縮5里,南墻向南展出2里,成為東西向的長方形。重建了宮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但僅筑成南側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輪廓已經構成,即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宮城居中,四方層層拱衛,主座朝南,中軸突出,兩翼均衡對稱”。

    這是明北京城在規劃布局上的最大特色。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偉壯麗。從整個城的平面布局來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結構的城,且外城包著內城的南面,內城包著皇城,皇城又包著紫禁城。從外城到紫禁城,城墻的外面繞以寬且深的護城河。這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為全城的中心,處在層層拱衛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壇,紫禁城儼然是宇宙的中心。北京城的建筑,又是以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為依據進行布設的。外城南邊正中的永定門,是這條中軸線的起點,皇城后門——地安門以北的鐘鼓樓,則是這條中軸線的終點。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場景都安排在了這條中軸線為基礎,在其兩側作有機的布置和組合,其周圍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個明代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形成了一個完整和諧,舉世無雙的巨大建筑群。

    李嘯軍所駐的永定門甕城,十分闊大,竟比李嘯軍在山東所建的赤鳳城甕城,要大個五六倍不止,簡直有如一座小型的四方城堡一般,足夠李嘯軍這四五千兵馬在這里駐扎安營了。

    對于初次入京的李嘯軍來說,甕城四周巍峨的城墻和城樓,都讓他們生出敬畏,這京師之地,這皇城氣象,確是對這些出身低賤的李嘯軍軍兵們,有種強烈的威壓感。

    讓李嘯沒想到的是,雖然自已才剛剛派人去兵部稟報戰績,還未等著兵部回音之際,大批的京城百姓已聞訊趕來看熱鬧了。

    這時因為,李嘯軍入城時,隨軍帶著首級與清軍俘虜,被一眾閑散百姓們先看到了,一傳十,十傳百,本就好熱鬧的京城百姓們,立刻轟動了。

    大批的京城百姓,男女老少啥人都有,從四面八方跑來看熱鬧,將個永定門甕城圍得緊緊的,人人都伸長了脖子,踮著腳往甕城內張望,對李嘯軍斬獲的首級,以及那一眾捆成一團垂頭喪氣的俘虜,指指點點,七嘴八舌,贊嘆不已。

    “瞧見沒,這才是咱們大明的官軍!斬了恁多首級,綁了恁多俘虜,小老兒在京城活了大半輩子,還從未見過如此能戰之官軍,真真讓小老兒開了眼界啊!”

    “你們知道不,聽說呀,這是山東赤鳳李總兵的兵馬,嘖嘖,真是好軍容,好氣勢。依我看,他部入援官軍,與李總兵該部相比,咳,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咳,您說的這話兒呀,大伙都有眼力價兒,都明白著呢。莫說他處入援兵馬,就是咱北京城那四衛京營,說是天子親軍,與這李總兵兵馬相比,咳,那叫一個貨比貨得扔啊!”

    “就是,京營那幫雜碎,偷雞摸狗禍害百姓最是擅長,真要出城去與清韃子戰一場,怕是尿都要嚇出來啦!唉,真希望李總兵的兵馬長駐京師,咱老百姓,可就有個平安日子過啰。”

    一眾百姓們吱吱喳喳地評說著,仿佛看免費大戲一般,竟不肯散去,以致附近的街道都圍得水泄不通,好熱鬧的京城百姓們,甚至開始不停地往甕城內擠,仿佛要更仔細看看那些清軍俘虜,到底長個什么樣。

    百姓們這般好奇,李嘯軍卻也不好加以驅趕,只是盡力阻止他們再往甕城內擠得太深。但五城兵馬司和錦衣衛們,則恐有人借機鬧事,還是緊急加派了人手進行疏散,好不容易才分流了大批的百姓人群,然后,他們安排手下守住永定門,不準許京城百姓們再進入甕城。

    被喧嘩吵鬧的百姓搞得頭暈腦脹的李嘯軍,終于可以享受安靜一點的環境了。

    李嘯軍方安整了營寨,安頓了兵馬,一名頭戴烏紗,身著從五品青色文官團領衫,胸口繡著白鷴圖案補子,身形高瘦,胡髯稀疏的官員,帶著數名隨從,向李嘯的中軍帳大步走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翁源县| 札达县| 连南| 福海县| 清水河县| 宝应县| 泰来县| 中牟县| 大兴区| 合江县| 武冈市| 响水县| 南华县| 太和县| 庄浪县| 安图县| 阳东县| 卢湾区| 昌江| 平阴县| 历史| 通许县| 榕江县| 岳阳县| 囊谦县| 静宁县| 沽源县| 昌邑市| 菏泽市| 公安县| 湘潭县| 布尔津县| 新郑市| 京山县| 嘉善县| 高邮市| 寿光市| 陆河县| 杭州市|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