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洞內布滿了石鐘乳,滴滴答答的,在海水的映襯下,絢爛又奪目。 內部的空間并不大,也就縱向幾百米的樣子,在最深處竟然隱藏著幾艘布滿灰塵的廣船。 這些廣船上的帆布都破損了,被流動的風吹過,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在空曠的山洞里傳得很廣,平添幾分驚悚的意味。 “小家伙說得沒錯,這里真的有廣船,還是有鎮海炮的廣船?” 山洞里有狹窄的陸地,江嘉豪浮出水面,甩了甩槍管里的水漬,端著手槍,向著迎面第一艘廣船靠近。 鬼船固然可怕,但他江嘉豪是沾過血的人,身上的煞氣足夠嚇退一切牛鬼蛇神! 近了,廣船近在眼前。 廣船因廣東造而得名,首尖體長,吃水深,梁拱小,甲脊弧不高,有較好的耐波性。 在結構上,橫向以密距肋骨與隔倉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和大肋維持。 側前方裝有能垂直升降,伸出船底之下的摔板,可以減少搖晃和穩定航向的作用。 船板上開有成排的菱形小孔,使操舵省力,又不影響航行。 廣船分為大中小三個型號,小型廣船上具備櫓,槳,破浪性好,有利于深水航行。 大型廣船的中桅,和前桅均向前傾斜,上面掛著硬帆布,篷桿較粗且排列稀疏。 造船材料大多為荔枝木,樟木,鐵力木,堅固耐用。 但一艘船的造價很高,說白了就是富人的玩具,窮人沒有性價比。 腦海中回想著上一世,搜到的廣船資料,江嘉豪盯著眼前的廣船,皺了皺眉。 明朝的各種船只中規中矩,該干嘛用就干嘛用,絕對不會出現亂改的情況。 但眼前的這艘廣船,簡直改出了天際,看木質年份,應該是清朝的沒錯。 可真的能叫廣船了嗎?叫戰斗艦還差不多! 船體縱向至少有五米長短,比歷史上大型的廣船還大了一號。 它左右兩側的肋骨拔高,去掉了弧度,做成垂直的面板形狀,船內的甲板從一層疊加到三層。 在中間的甲板處,各開著三個窗口,窗口后是黑洞洞的鎮海炮。 什么叫鎮海炮?那是朱元璋神武大炮的縮小版,康熙紅衣大炮的簡化版。 若是豁出去了,人都能趴在下面當炮架子,移動性能極高! 這炮使用火藥和大鐵彈,一炮出去,再硬的木質船都要打出個大窟窿,當年甲午海戰是它最風光的時候! 如果說鎮海炮已經夠夸張了,那船頭的三把超過兩米長的捕鯨槍,就更過分了。 不論是明朝還是清朝的廣船,省掉一切的繁瑣構造,都是以快為主,通常都是各大海盜盯死的目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