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了。 平淡,波瀾不驚。 轉眼清明已至。 天空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 “走吧。” 洛珩鎖上門,將油紙傘遞給葉婉兒和沐卿綰。 他撐開傘,率先走入蒙蒙細雨中。 葉婉兒、沐卿綰跟了上去。 二女共撐一傘,皆著素色衣衫。 若雙姝并蒂,春蘭秋菊,各擅勝場。 路上行人不少,偕老帶幼,朝著城北郊外走去。 見到洛珩三人,行人紛紛笑著打招呼。 洛珩一一頷首回禮。 無人驚訝洛老爺身邊為何多了兩個妙齡女子。 這段時日,葉婉兒和沐卿綰已經漸漸開始見外人,偶爾也會上街逛逛。 周邊的街坊鄰居都知道,她們一個是洛老爺的未來娘子,一個是家中丫鬟。 搜捕沐卿綰的命令早已撤銷,自也無人懷疑洛老爺的未來娘子就是當初繡衣衛要抓捕的人。 清明當祭祖。 林溪人死后,大多都葬于城北郊外。 那里,躺著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方土地上的林溪先祖們。 每到清明,熱鬧喧囂的林溪縣城總會變得格外不一樣。 再如何鉆到錢眼里的人,也會在這一天,關上家門,打烊店鋪,準備好祭品紙錢,攜家帶口,趕去城北郊外。 去祖宗墳前,上一炷香,道一句祖宗保佑。 當初收養洛珩的老秀才,墳墓也在城北郊外,和他念叨了半輩子的亡妻葬在一塊兒。 老秀才是個深情之人,妻子死后便沒再續弦。 后來,他撿到了洛珩,便收養了下來,把洛珩當成親兒子一樣疼。 洛珩猶記得,那時候每一個清明,老秀才都會帶著他到亡妻墳前上香磕頭。 他看著老秀才一邊點著紙錢,一邊蹲在墳前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 微微跳躍的火光,總能將老秀才那雙昏花的老眼染得通紅。 也不知,是煙熏的,還是他本就紅了眼眶。 等祭奠完,別家祭祖之人走得七七八八了。 老秀才依舊還是墨跡著不愿走,他的眼神格外不舍,一步三回首。 來時的路走得很快,回去時的路卻顯得特別慢。 待到城頭外時,老秀才便會拉著洛珩到城外酒鋪,沽上一壺老酒,買上幾塊洛珩最愛吃的米糕。 然后帶著洛珩慢慢悠悠的進城、回家…… 望了眼城郊官道邊上,在蒙蒙細雨中迎風招展的酒旗。 酒旗有些老舊,上書的“杏花村”三字,顏色都已開始褪色。 但迎風招展的那模樣,卻一如兒時記憶。 這一刻,洛珩突然格外想念老秀才了。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