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大人是好官啊。” 老孫頭嘆口氣:“客官您不知道,前些年咱們這鳳陽縣走的走、逃的逃,就剩下些孤寡老人、寡婦幼童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老漢我那老妻在前年生了場大病也走了,剩下老漢一個人。” 想起亡妻,老孫頭的眼眶有些泛紅,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其實,像老漢這樣的人,當時在咱們鳳陽那是一抓一大把, 可打蘇大人上任以后知道了這個情況,馬上就把媒婆們組織起來,每個月定時組織相親,讓咱們這些人都能找個搭伙過日子的女人,能好好地把日子過下去。 你別說,這有了個知冷知熱的女人啊,日子還真是越來越有奔頭了,干起活來也更有勁了,咱們都很感激蘇大人呢。” 朱元璋聞言,默默點點頭。 元末明初,中原大地處處戰火,因久遭戰亂,或天災人禍,各地人口大量流失。 洪武年間朱元璋也頻頻下達政令,命各地盡快恢復人口、生產,并將之列為考核官員的一項重要政績,可效果一直都不太好,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窮地方。 但蘇謹的這個辦法就很不錯。 想要多生人口,那前提得讓人成親吧?媳婦都沒有找誰生娃娃去? 官府也經常組織小吏、或者媒婆挨家挨戶的提親說媒,但是效果一直都不太好。 蘇謹的這個辦法好就好在,將大家都組織到一起,效率不知道要比挨家挨戶的拜訪快了多少。 但是一邊的朱允炆聽著,心里卻著實不痛快。 不知為什么,他就是對這個姓蘇的沒什么好感,聞言嘀咕了一句:“這縣令一天天的正事不干,不是貪戀口腹之欲,就是干點保媒拉纖的活,他到底是朝廷官員還是廚子媒婆?” 老孫頭聞言立即色變:“你這人好不曉事,看你還是個娃娃的份上老漢不與你計較,你們速速結了賬走人吧!” 朱允炆鬧了個大紅臉,還想要和老孫頭辯駁幾句,可朱元璋眼睛一瞪:“炆兒,休要胡說!” 同時心里也對朱允炆也有了些許不滿,暗暗嘀咕:“炆兒自小生長在宮中從沒出過遠門,不知民間疾苦也不奇怪,但他一直受那些文官影響,心中所想難免有些偏差,看來以后咱得好好的教教他,免得走錯了路。” 朱允熥瞧道朱允炆漲紅了臉,小聲上前勸道:“二哥,你別生氣,我覺得那蘇大人既然這么得民心,說不定...說不定還真有什么特殊之處,我覺著咱先別急著下定論為好。” “你懂什么!” 朱允炆沒好氣地甩開朱允熥的手,又感覺在弟弟們面前失了面子,冷哼一聲隨著朱元璋去了,連賬也忘了結。 “哎,你們還沒給錢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