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陽很想說mmp怎么妹子都想認識陳玄帝?不識廬山真面目啊? “加個好友,發個你發揮最好的,我用耳機聽聽你的風格。” 平心而論,宋甜兒音色是遠遠比董詩雨好,可宋甜兒感覺被帶彎了,明明是越陳玄帝,怎么你聽是幾個意思? “陳玄帝很少見外人的,都是委托我。” “社交恐懼癥?那怎么寫出這些小說歌曲的?”宋甜兒明顯不信。 張陽:“放心,我會把你的歌給他的,量身定做需要時間,不要著急。你今天是來簽藝人的?” 宋甜兒有些苦惱:“不是那么好找的。你都不知道誰有潛力。可簽下來就得有戲拍,給資源。我們只是小工作室,好多還看不上我那里呢。” 很想說把張陽簽下來,養眼。可惜被呂孜蕾搶先一步。 每年中戲上戲那么多學生,真能起來的就算是資深教授也說不準。 為什么會有四大名旦四大小花這些說法,其實映射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時期真正能特別紅的市場接受能力就是四五個明星。 唱京劇的那么多,但也就評了一次。不然怎么不是十大名旦評選? 戲劇學院出來,演戲能不能紅很多時候真的要靠運氣,觀眾忽然就關注喜歡你了,這個人氣往往是突然就上來了。 但觀眾又是善變的。特別男星,往往顏值還沒有丑星混的好。就是那種長的不怎么樣的,反而容易紅。 許多老戲骨都是四五十了才因為一部電視劇紅,像張嘉√譯就是,可難道人家演技不過關? 小鮮肉紅了一陣也是昨日黃花廋。 坐在位置上聽教授講課對張陽來說是一種別致的體驗。受益匪淺,以前是全靠自己琢磨,那些教材能買到,像那本最有名的演員的自我修養,圈外人都知道。 宋甜兒有些心不在焉,倒不是不喜歡這種聽課的氛圍。 大課和真正進劇組的時候是差不多的狀態,背臺詞,導演說戲,一次又一次的聽那個磨出老繭的“過”。 反而在校園里面有些找不到感覺。畢竟很難拿出一個完整的劇本讓你表演,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等下課了,張陽想離開的時候發現小姐姐在等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