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章開春茶,綠毛尖-《盛世茶都》


    第(1/3)頁

    清明時節,雨紛紛。

    連續下了三天大雨,今天4月1號,老天總算長眼了,云開霧散,陽光明媚,終于開晴了。

    大雨過后,不能馬上采茶,一定要等到茶樹上雨水干了,才可以采。

    羅艷從娘家請來一批采茶人,男女老少二三十號人背著小竹簍上山采茶。

    山底下,卓一凡開著白色越野車停在羅艷茶園路邊上,正等著她的第一批嫩芽下山。今天請兩個幫手,專門負責稱茶送茶。

    在之前,羅艷精心教我怎樣炒毛尖茶。手指被燙傷無數次,現在手指頭還在發紅的灼疼。今日天公作美,陽光普照。據手機網上天氣預報未來三天無雨,七天之后才會有大雨。天云村人趁著天氣,趕緊起早貪黑采上最嫩的毛尖茶。

    兩個小時之后,收茶師傅下山了。

    卓一凡跑過去看了看,嫩嫩的小芽尖,滿眼聞到茶葉香氣。它是醉人的芳香。

    上車,卓一凡拿著收好的十斤新鮮茶葉,馬上回去開工。家里兩個師傅正等著開工炒茶了。

    萬事俱備,只欠茶葉,卓一凡開車到老屋子前只發了兩分鐘。

    下車,手里提著竹簍往老屋里跑。

    兩個年輕的師傅接上手里茶。他們兩個是學校畢業的炒茶師,有兩年的實際炒茶經驗。卓一凡在一旁把關。

    在以前,還真以為自己能炒上茶,經實際驗證之后,卓一凡才知道炒茶不人做的事。它是魔鬼化訓練之后,才達到游刃有余的工藝水準。所以放棄了,由自己炒茶的念頭,變成發錢請人,它是當老板的最好選擇。

    根據天云村炒茶經驗,雨后茶葉四斤炒一斤干茶,雨前茶三斤七兩左右炒一斤干茶。嫩茶經電子稱過稱之后。正常標準一斤干茶一鍋。

    炒一鍋就一斤干毛尖綠茶。卓一凡清楚記住這個標準。

    炒茶師傅的工錢是以炒多少斤干茶計算。他們兩個能炒多少?都無法計算,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卓一凡幫忙升起大柴火。

    兩位年輕的師傅赤手伸入燒得滾燙的180度鐵鍋里,開始麻利炒起來。

    炒茶是為了快速殺青和脫水,迅速保護茶葉里微量元素不損失。為什么機器設備不能代替手工炒茶?卓一凡這個概念目前還沒有弄懂。

    手工茶是傳統茶,尤其是毛尖茶。它的市場價定位,比機器炒茶高出幾個檔次。卓一凡一直堅定手工炒茶,是機器炒茶所不能代替的。

    一鍋茶需要反復炒和揉五次,時間沒有標準確定。成功不成功為一級好茶,關鍵在于炒茶師傅的眼力。

    卓一凡待在炒茶師傅的旁邊,淡定觀注。第一次,以自己的經驗不足,全憑師傅的眼力把關,而我必須此時認真觀察茶的成色好壞。

    “怎么樣?”羅艷來到身旁靠近問。

    卓一凡看不懂地細心觀察,說:“快出一鍋了。”

    羅艷親自過去,從炒鍋中抓握一把茶拿出瞧瞧,然后放進鍋中由師傅繼續炒,十分滿意的點點頭。

    “師傅,這里能炒出綠毛尖嗎?”卓一凡彎下腰問。

    兩個師傅聞到笑了。

    “這里茶的都能炒出來。”

    “是嗎?”卓一凡好像沒有聽明白。

    “綠毛尖,比白毛尖好吧?”卓一凡關心繼續問。

    “這里沒有白毛尖。”

    兩位師傅說著搖搖頭。

    卓一凡還是一頭霧水,表示懷疑地想不通。

    “我們這里的茶炒出來的都是綠毛尖。”羅艷拿出一枚嫩芽說,“你看,嫩芽上有白色絨毛嗎?”

    卓一凡這才仔細發現,手指上的嫩芽都沒有白色絨毛,反而看到的是綠色絨毛。這下終于明白了。綠毛尖茶是我們天云茶的特色茶。它跟白毛尖茶的本質區別不是工藝,而是茶葉本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绵阳市| 新民市| 武鸣县| 望江县| 平舆县| 长白| 临夏市| 汝城县| 鹤岗市| 福海县| 高台县| 嘉鱼县| 江川县| 察哈| 西和县| 滕州市| 盖州市| 五莲县| 苏尼特左旗| 麻栗坡县| 临安市| 宜良县| 德清县| 筠连县| 延吉市| 邮箱| 普格县| 宣化县| 舞钢市| 葫芦岛市| 兴化市| 珠海市| 从化市| 温泉县| 新巴尔虎左旗| 龙山县| 马公市| 汕尾市| 安庆市|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