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出宮后,韓佑上了馬,這一次陸百川沒喊抱緊他,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 大川兒有點抑郁了,望著瓢潑大雨,嘆氣連連。 前途無量我看不見,道路坎坷我走不完啊,哎。 雨依舊未停,反而雨勢更大了一些。 即便再大的雨也阻不住流言蜚語,韓佑暴打戶部二十多名官員的事,傳開了。 戶部可以說是稅季時期最忙碌的衙署,每天人來人往,各道各州府的賬目都會派送到不同的衙署,不同衙署再轉送到戶部交由核對研判。 別說稅季了,就是尋常的時候也有不同的衙署過來找戶部官員。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拿到朝堂上去說,哪個衙署漏水了,需要修葺修葺,就要個幾貫錢罷了,這種破事總不可能問天子吧,找工部就好,工部再找戶部。 這里也要提一嘴,錢雖少,但是沒有任何官員拿自己的錢往里貼,寧可屋子漏了天天往腦袋上淋雨也不會這么做,這是規矩,原因可想而知。 類似這樣的事簡直不要太多,大大小小用錢的事都要來戶部。 人多眼雜,嘴更雜,見到那么多戶部官員被抬到了醫館,難免去問,這一問,誒呦喂了不得了,讓天子親軍統領給削了,帶著倆親隨削了二十多個官員。 很多謠言其實并不是空穴來風,真要是空穴來風,那是因為運動中進空氣了,大部分的謠言是在傳遞的過程之中被傳遞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與認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謠言最無解之處在于沒辦法辟謠,人們只愿意相信他們愿意相信的事。 外出打工六年,六年沒回過家,給老爹發信息,說太忙了,明年再回去,結果農村老家傳出謠言,說這小子進去了,判了七年,明年才能回來。 那沒辦法了,只能今年回去了,我特么露面了總能擊碎謠言吧。 然后呢,然后鄉親們說這小子表現好,提前一年放出來了。 這就是謠言,無解,無奈,也令人無語。 人們都說謠言止于智者,可這世間哪有那么多智者,更多的都是吃瓜者,以及謠言散播者。 等韓佑回了戶部的時候,這件事已經徹底變了味。 最早,傳出去的是說韓佑不知道為什么與左侍郎司徒羽吵了起來,二人大打出手,其他官員上去攔,推搡摟抱之間就傷了不少人。 這個說法還不算太失真,大部分內容很客觀,沒杜撰多余的細節,無非就是“推推搡搡”之間有點為韓佑開脫了,畢竟這是門口倆衙役傳出去的。 消息傳播最初是分為兩個地方,除了戶部衙署門口的衙役外,還有醫館。 戶部衙署針對的是士林、官員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