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虎狼之在山林,猶人之居于城郡,或許,曾有個別的虎狼偶爾走出山林,闖入人類居住之所,但那畢竟是特殊情況,不是常態!” “可,當人們紛紛闖入山林捕獵,當虎狼的家園到處布滿獵人的陷阱,受到驚嚇的虎狼自然只能走出山林,被迫去襲擊人類,闖入人類的城郡也就成了常態,如此這般,整個荊州自然會陷入‘虎狼傷人、人獵虎狼’的惡性循環之中!父親還覺得,關家軍以狼考武,沒有錯么?” 這… 關麟把話說到這一步。 關羽總算明白,他此番“大逆不道”的底氣在哪? 原來是…是這個。 下意識的,關羽凝眉,長長的胡須微微的顫粟了一下,這種感覺,像是大敵當前,己方卻因為懈怠而疲于應付時的慌亂與緊張。 反觀關麟,他愈發的強勢,語氣鏗鏘。 “老子《道德經》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有載‘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唯一’,《荀子·天論》中提及‘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淮南子》中更是有‘不竭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勸導!” “可父親呢?因為考教孩兒,卻命部下入山林擒狼,荊州的軍營又多設在山林樹蔭之地,父親此種做法,豈不是步百年前荊州南郡‘虎狼之暴’之后塵!” “父親如此侵占虎狼的家園,如此獵殺虎狼,又豈不是與百年前荊州之‘懸賞捕獵’異曲同工,若然父親還不幡然醒悟,痛心疾首…那很快,這些虎狼就會闖入城郡,會襲擾荊州百姓,會讓荊州陷入一片混亂與掙扎之中,會讓民心離散!” 關麟的聲音一聲比一聲高… 而一句句話傳入關羽的耳畔。 他只覺得像是驚雷陣陣齊刷刷的劈落在他的頭頂。 ——『此子…竟…』 終究關羽是個磊落的人,他不會以打斷關麟說話的方式去阻止他的“口無遮攔”! 恰恰這給予了關麟最大的方便。 關麟的話愈發的冷酷。 他話鋒一轉。 “父親哪,你看看伯父與諸葛軍師好不容易闖下的這份基業。” “在徐州時,伯父以區區千人不顧生死、不計成敗的阻攔曹操的進攻,防止徐州血流成河,最終曹操的屠城止于‘彭城’,伯父挽救回了多少徐州的父老鄉親;” “荊州新野時,曹軍大舉來犯,伯父心中掛念百姓,不惜攜民渡江,日行不足三十里,險象環生,幾次差點就死于非命!而伯父如此做?不正是因為他對百姓的仁德么?” “為何伯父屢戰屢敗?兵馬不知潰敗多少次,可每一次,伯父總是能集結起新的兵馬,屢敗屢戰,這不也是因為伯父的仁德與民心么?可…父親,你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