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今永嘉帝銳意進取,勵精圖治,外退邊疆之敵,內穩(wěn)吏治清明,減賦稅,分良田,重律法,禁貪腐,大齊日漸繁榮,百姓衣食無憂,小有余錢,大齊稱得上海晏河清。 皇后亦賢德萬分,勸諫君行,為民解困,無不做到最好,世人皆知皇后德行無雙,乃一代賢后,徹底貫徹了當初太上皇賜婚時那句“輔佐君側,德耀大齊”。 而皇后功績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永嘉三年五月她開辦的大齊第一家女子書院,并擔任院長。 她此舉對時下來說無異于挑戰(zhàn)禮法,一時間無數朝臣參奏,但還沒等他們掰扯個明白,以太上皇三位適齡公主為首,榮王府榮安郡主、信王府昭和郡主、鎮(zhèn)國公府二姑娘以及李閣老幼女等一眾貴女隨之,成了女子書院第一批學生。 看著這群大齊頂級宗室以及勛貴女,本欲嚴厲斥責的男人們一時間就跟被掐住了嗓子似的,暫時沒了聲音。 因為這里頭無論哪位的靠山——上到太上皇,實權宗室勛貴次之,最低也是個二品大員打底……他們都惹不起。 當然頭鐵之人不在少數,朝堂市井之間也不乏反對之聲,卻并沒有什么用。 他們得到消息時女子學院已經開辦起來,貴女們迅速入學,且總有想攀上皇后以及這群背后靠山強硬的貴女之人,大到各方官吏,小到商戶平民,女子學院并未限制身份,如此更叫他們驚喜心熱,才不管外頭誰罵誰反對,忙不迭就將自家女兒送去了書院,最后統計出來的數字竟比皇后預估中還要多上不少人,皇家女子學院自此正式入了世人的眼。 最有話語權的朝臣與文人壓根兒沒法阻止,除去在背后詬病幾句外,再無他法。 他們都不是蠢人,皇后此舉看似驚世駭俗,背后卻有永嘉帝支持——別看他啥都沒說,一副皇后說啥是啥,愛卿說啥是啥的笑呵呵模樣,但大家眼睛又沒丟,若無他在背后撐著,皇后敢這樣明目張膽的挑戰(zhàn)禮法,在老頭子們的底線上反復蹦迪么? 沒他縱容放任,皇后壓根兒就離不開后宮那一畝三分地,更遑論插手天下女子開蒙之事。 再說這時間選的也巧極了,內有已經立住的太子,還生得天資聰穎,下頭還有作為大齊祥瑞的龍鳳雙胎,皇后的位子穩(wěn)之又穩(wěn),外頭永嘉帝登基四年有余,大刀闊斧改革,將太上皇在位時期留下的種種弊病一一革除,兢兢業(yè)業(yè)頒下種種政令,深得百姓愛戴,民心徹底歸攏,堪稱永嘉帝即位以來皇權威望與民心最盛之時,皇后若要做什么,只要有他支持,那真是一做一個準。 老頭子們也不瞎,看明白后,皇后一做一個不吱聲。 倒還有些封建思想深入骨髓的年輕文人不忿皇后“不守婦道”,筆桿子勤耕不輟,想要抨擊內涵,卻無一不敗在子行先生及其擁躉的犀利言辭之下。 而朝堂中的則另辟蹊徑,沉寂了三年之久的后宮空虛話題再度被提起。 他們由衷覺得皇后之所以這么閑,完全是永嘉帝不作為。 但凡他跟太上皇似的后宮三千,皇后也不至于無所事事到管了天下女子的閑事。 所以他們打定主意,說什么也得給后宮塞進去點人,好叫皇后專注宮斗,別再給他們添堵。 結果當然是沒結果的。 ——也不算,永嘉帝大概以為愛卿們在鬧脾氣,面上一副拿你們沒辦法的縱容模樣,手下極其利落的將上書房升級成了皇家男子學院,由他擔任院長,同女子學院一樣允平民入學,但要考察學識德行,每年名額也有限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