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糟糕!張之陵心里叫了句,不能讓他知道這么早啊,過早入局,能力不足,十有八九會夭折。 當即咳嗽一聲:“聞人太師的事當前并非最重要的,擺在你面前有兩件要務?!? 江凡回過神,點點頭:“國相,和大秦?!? 張之陵對這小子反應之快,很是感觸:“不錯,接任國相,強盛大秦。你先說說,國相之事你如何考慮。” 江凡沉吟一下:“老師,如今鐘厚德身為宰輔,與國相有何不同?” 張之陵聞言,點點頭:“宰輔乃一國之宰,輔政大臣,堪稱百官之首,當參政議政,主持國事。而國相則是個名號,全稱為鎮(zhèn)國隱相,源自于太宰,當初姜伯約辭去太宰之職而隱退,被太宗賜封此名號。國相者,并非要主政皇庭,但卻具有至高無上之聲名,根據(jù)太祖、太宗制定的祖規(guī),擔任者往往在離開權(quán)力中樞后被尊奉,或者死后被追封,比如那姜太宰,主政為太宰,退隱方號國相。只可惜,自姜伯約之后,打神鞭藏入龍脈,中間并無第二人能繼承此名。” 江凡沉思道:“國相就沒有真實權(quán)威?” 張之陵笑道:“看來你老子還是沒跟你說清楚,今日我便好好給你講講。” 江凡當即凝神細聽。 按照張之陵所言,凡事要論個名與實。 國相地位等同于當年他那位老友,泰岳大供奉,而大供奉雖然實權(quán)不及五老,卻是五老都要尊敬的存在。 對照而言,國相于皇庭便相當于泰岳之于大供奉,實權(quán)上雖不及宰輔和太師,但論名義卻要高過他們。 別小看名分,在這個講究師出有名的年代,名有時候幾乎占據(jù)半壁江山。而國相手里就有五種名義所賦予的權(quán)力。 第一,有權(quán)代表皇庭出面各類頂級場合,比如直面五老、三尊,其對外協(xié)商之事于皇庭而言,具有承諾性效力。 第二,可質(zhì)疑并中止政令,甚至于可要求發(fā)還重議。 第三,尤其江凡執(zhí)掌打神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這并非只是個說法,有兩句話可以看出其權(quán)力之驚人:責君不獲罪,斬臣可后奏。 第四,遇危機可執(zhí)鞭及圣旨調(diào)動兵馬,勤王也好,清君側(cè)也罷,都不需虎符。這就是太子為何給他那道圣旨的緣故。 第五,在官方,名號高過文武百官及任何諸侯王,而在民間,其等同太宰傳人,聲望更高,雖然不具備實權(quán),但本身代表皇庭最高聲望者,在正常年代,幾乎可以說一呼百應,而在這個年代,只要沒撕破臉,怎么也得給點面子。 這五大特權(quán)非常驚人,但也注定了國相不能當朝主持政務,其身份,更像是一位皇朝監(jiān)督人。而且是皇庭依據(jù)祖規(guī)自行設(shè)定的監(jiān)督人,比泰岳派遣那種外來戶要強許多。 江凡聽完,沉思片刻:“我要當?!? 張宰輔笑了:“這才對,自從晉王當選盟主,你其實心中早已定論。如今不過想通過為師確認許多事而已。” 江凡笑笑:“司馬棘是個很有野心的,我得盯著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