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不久之后,焦躁等著一個交代的秦人不但沒等來凡人居的任何消息,反而等來更為震驚的消息。 泰岳下法旨,申斥秦君枉顧無視圣地,枉顧法度,擅自聯(lián)姻監(jiān)國圣使,致使圣地蒙羞,法度虛設(shè),若天下人效仿,則圣使何以監(jiān)國? 更有不遵禮法,擅毀婚約,君無誠心,為天下所不恥。 望其懸崖勒馬,廢除婚約,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同時也嚴厲申斥江凡身為監(jiān)國圣使,不遵圣地法度,行不妥之事,勒令其閉門思過。 縱然秦人一貫抵觸圣地,對于所謂聯(lián)姻監(jiān)國圣使之事不屑一顧,但泰岳的備書,似乎做實了江凡不義的事實。 不論如何,圣地下諭都是天大的事,偏生那凡人居依舊大門緊閉,毫無反應(yīng)。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在閉門思過。 所有的不解釋,最終變成了心虛。 秦人很難接受這么大的反差,被視為謫仙臨秦,做出卓越貢獻的秦國驕傲變成一個竊國大盜。 江凡接受皇庭冊封的副作用終于爆發(fā)了,連帶那些本來帶有極大爭議的所作所為也仿佛都變成了事實。 于是,江凡瞬間被口誅筆伐,聲望一落千丈,就連那些一度力挺逍遙王的人都變得啞口無聲。 最終,一篇不知出自何人手筆的檄文問世,引爆了所有怒火。 檄文稱:江凡本就身份可疑,來歷不明,接受皇庭冊封、泰岳任命,隨后領(lǐng)下封地,根本就是居心叵測,妄圖加在兩國之中自為砝碼謀奪利益。 其諂女帝恃寵而驕,建驪山謀自治,強搶人口,霸行商賈,暗算朝堂大員,勾連外敵,根本就是居心叵測,妄圖竊國。 而其對鳳家清掃,根本就是被暗朝監(jiān)察,欲行殺戮以堵悠悠眾口。 …… 檄文憤慨陳述,列舉條陳,把江凡所行綜合看待,細致分析,竟似還原了一個竊國大盜的真實面目。 一時間,支持者紛紛閉嘴,狂怒者紛紛聲討,大秦上下亂作一團。 甚至有人沖去凡人居,結(jié)果卻落得身首異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