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著眼前這位豐神俊朗的三皇子,房俊心里很是一番感慨。 其實,李恪并不是沒有機會染指至高無上的皇權,他也曾無限的接近那個座位。 《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十七年(643年),因齊王李佑謀反案犯紇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謀反,太子李承乾被廢黜,太宗許諾魏王李泰立其為太子,但因長孫無忌堅持請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太宗親自審問李承乾,李承乾指控李泰謀儲,太宗于是幽禁李泰于將作監(jiān),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不久之后,太宗懷疑晉王李治仁弱,便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我立稚奴為太子,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國家,怎么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么樣?” 長孫無忌堅持抗爭,認為不可以。 太宗說:“你是因為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對嗎?” 長孫無忌說:“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么重要,怎么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太宗這才打消了念 打消了念頭。 由此可見,若是沒有長孫無忌的阻撓,說不定李二還真就立李恪為太子了。歷史若有如果,李二陛下的大唐王朝或許就會走進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 房俊向李恪施禮,說道:“不知殿下親至,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李恪遙遙一抬手,阻止他的行禮,俊秀的面容泛起一個似笑非笑的神情:“二郎免禮,堂堂‘長安四少’之一駕臨xf縣本王怎敢不登門拜訪?若是失了禮數,說不得哪天就被二郎打了黑拳。” 房俊難得老臉一紅,被李恪揶揄得有些窘迫,便岔開話題,問道:“殿下不在長安城中風花雪月,何以在這荒郊野外?” 一旁肅立的xf縣令岑文叔說道:“二郎有所不知,前日陛下令諸親王代天子巡撫關中諸縣,殿下便是分配到xf縣房俊點點頭:“原來如此,天寒地凍,殿下和岑縣令且入內小坐,飲一杯水酒暖暖身子,稍后還請二位品鑒一番某新研制的吃食。” 雖然心里對于擅自登門的兩人很是不爽,可也不得不客氣,說幾句場面話。 xf縣令聞聽房家人入住莊子,登門拜訪那是情理之中,畢竟房玄齡堂堂一朝宰輔,下官獻點殷勤絕對免不了,禮多人不怪嘛。 至于吳王李恪,那就是份人情了。 人家堂堂親王之尊,若是房俊事先知道李恪身在xf縣那必是要親自上門的,現在李恪反過來到他這里,便說明了李恪對于房玄齡的尊重,并不因身份而擺架子——便是你房玄齡的兒子來了,本王也親自登門以示親厚,這叫通家之好。 雖然形式大于實際,但是一個親王做到如此,也是不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