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七位大掌教的起居注也有不同。 比如玄圣,在前期還是很豐富詳實的,這個時期的玄圣完全把起居注當成個正事認真執(zhí)行,甚至玄圣和玄圣夫人說的笑話都被記錄下來,那些玄圣大罵東皇的話也是來自這個起居注,不知被哪位大掌教給透露出去,搞得道門上下人盡皆知。 此時的玄圣還是兢兢業(yè)業(yè),可是到了玄圣后期,就不斷出現(xiàn)大面積的空白,因為這個時候的玄圣開始長時間閉關(guān),入定如寂滅,實在沒什么可記的,事實上已經(jīng)停止了起居注的記錄,專門負責(zé)的道士都被借調(diào)到了其他地方。等到玄圣出關(guān),紫霄宮甚至忘了還有起居注這回事,也沒記錄下玄圣在人間的最后時光都干了什么。 玄圣飛升之后,東皇覺得太不自在,因為在起居注的壓力下,時時刻刻都得端著架子,時時刻刻扮演一個明君形象,否則一言不合就上史書了,那可太累了,便想要取消起居注制度。 這個時候疑似是老殷先生向東皇進言,提出了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取消起居注制度,固然是自在了,可如果后世之人要抹黑你,那你也無可辯駁,你人在天上不能說話,人間又沒有你的起居注,沒有書面留痕,別人還不是想怎么編排就怎么編排? 東皇考慮到身后名,最終還是保留了起居注制度。 其后的三代大掌教和四代大掌教都是蕭規(guī)曹隨,這幾位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為道門開疆拓土,也沒什么可隱瞞的。 到了五代大掌教時期,開始限制起居注,不需要記錄日常生活,機密議事也不再記錄,五代大掌教給出的解釋是,負責(zé)起居注的道士品級不夠,沒資格參與機密議事。此時的起居注就成了一個匯總的臺賬,只有大概總結(jié),而無具體細節(jié)。 這當然給了五代大掌教極大的便利,可也給了三師更大的便利。后來三師為什么能否定五代大掌教?正是老殷先生說的道理,沒有起居注的細節(jié)支撐,別人想怎么編排你就怎么編排你,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是一本糊涂賬。 六代大掌教吸取五代大掌教的教訓(xùn),恢復(fù)了傳統(tǒng),不過六代大掌教的起居注乏善可陳,主要記載了大掌教的各種心情狀態(tài),憂愁、無奈、憤懣、煩悶等等,在正式公務(wù)方面,除了否定五代大掌教,基本沒有什么建樹,畢竟政令不出紫霄宮。 值得一提的是,齊玄素竟然在六代大掌教的起居注中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于龍小白的記載。當然,沒有“龍小白”這個名字,而是用母龍代替。大概意思就是六代大掌教于某年某月某日生擒幼年母龍一條。 至于七代大掌教的起居注,篇幅最短,這里面有大量熟悉的人名,“齊玄素”這三個字出現(xiàn)頻率極高,基本貫穿了全篇,然后戛然而止,沒了下文。 最后一條記載是七代大掌教召見姚令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齊玄素只能一聲嘆息。 至于齊玄素本人的起居注,他決定延續(xù)歷代大掌教的標準,如實記錄。就算他最終名敗身死,這也算是給后來人留下了一份經(jīng)驗教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