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歷史上,裴行儉就是儒帥一枚。 因為得罪了武則天,所以被發配到了邊疆。 這一晾,就晾了他三十年……可同時,也讓他在西域造就了無上威望,在出任安西都護期間,西域各國大多仰慕他的仁義,歸附唐朝! 就連乾隆帝,也贊其為“諸將巨擘”。 因為我大清打準葛爾部打了三代,從康熙到乾隆,一直打了七十多年,簡直是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這讓我大清很沒面子。 所以乾隆帝感慨:“我要是有裴行儉這樣的手下,該有多好!” 渾然忘記了當初的“留發不留頭”。 且按照通古斯人骨子里的殘暴,即便是有裴行儉這樣的人才,大概也會夭折在“嘉定三屠”里。 小裴無疑是幸運的。 他生長在大唐這個偉大的國度。 沒有“文字/獄”的空氣是清新的,他可以大大方方的參加明經科考試,不用因為是漢人就低人一等,更不用給人當奴才。 因為天可汗的子民,不分三六九等! 不管是漢人、突厥人,還是高句麗人、沙陀人,乃至是波斯人、大食人,都可以在大唐生活,甚至做官。 亞洲酋長的胸懷,決定了大唐不需要奴才,只需如裴行儉這般的能臣良將…… 而如今,房贏出現了。 直接發掘了裴行儉的隱藏屬性。 而小裴也沒讓人失望。 他就像歷史上一樣,短短時間就在西域暫露頭角,讓處月部的族民心悅順服。 …… 伴隨著轟隆隆的馬蹄聲。 三千飛火軍出現了。 然后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緩緩停在了一側,與在場的兩波人馬,形成三角對峙之勢。 裴行儉撥動馬韁,上前幾步,傲立與大軍之首。 他臉上的皮膚被曬的黝黑,身子骨也被打磨的結實精干,氣質凝練平穩。 唯有眉宇間帶著幾分儒雅,證明他也曾是一位,稚氣未脫的少年。 “阿史那葉護,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