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態度端正-《圍棋傳奇》
第(1/3)頁
圍棋定式“鐵重關”,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變化了,古老到什么程度?古老到只在宋代,明代流行,即便是到了老施那個時代,這個變化就已經不常見到。
說到中古棋中的一些古老定式其實挺有意思,這些古老定式通常都具備兩個特征。第一個特征:很多古老定式通常都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第二個特征:大凡中古棋中有名字的定式,這些定式的變化往往都異常復雜。
名字好聽自不用說了,只要看看“雙飛燕”,“倒垂蓮”,“金井欄”,“玉屏風”這些名字,和日本人創造的“大雪崩”,“大斜”,“村正妖刀”等等對比,這里面的文化意境高下立判。
至于現代人創造的什么“變相中國流”,“越南流”......那說句大實話,如果單比文化意境的話,這些東西根本就別往上湊,完全沒有什么可比性。
說中古定式的名字好聽,這個應該沒有爭議,然而說到中古定式的復雜程度,這個可能就有很多現代人不太清楚-----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日本棋院曾組織人手編撰一部大型圍棋工具書,就是那套著名的“大全”系列,這其中包括“布局大全”,“定式大全”,“死活大全”和“手筋大全”四本。
李襄屏個人認為,這一套“大全”系列,那也算是日本人對圍棋做出的一大貢獻啊。因為大家不是常說什么“技術積累”嗎?而這一套“大全”,其實就是日本人在這方面做的工作,他們嘗試著對以往圍棋技術的發展做一次總結。
這種嘗試的工作態度值得肯定,然而總結的效果呢?說實話在李襄屏看來,日本人這項工作的效果只體現在圍棋普及方面,至于說什么“推動圍棋技術的進步和提高”,這方面沒有任何效果。
以這4本“大全”中最有代表性的“定式大全”為例,等后世圍棋AI出現后,大家用圍棋AI去檢閱這本“定式大全”,于是人類有點尷尬的發現,人類總結的超過80%定式,在圍棋AI看來都有問題。嗯,用客氣點的說法,那就叫“值得商榷”。
除了這個尷尬之外,日本人出的這本‘定式大全’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總結得并不全面,那么厚一本‘定式大全’,“小目定式”占據絕大多數篇幅,而按理應該和“小目定式”具備同等地位的“星定式”,不僅在這本“大全”中篇幅很小,而且列舉的變化也相對簡單。
可以說正是受這部“大全”的影響(由于在那之后,整個圍棋界就沒有做過類似工作了,無論是中國,日本,還是韓國,其實都沒再做過類似的總結工作),這就給后世學棋的年青人一種假象了,大家普遍認為“小目定式”要比“星定式”更復雜,提到“大雪崩”,“大斜”,“村正妖刀”這些著名“小目定式”個個頭頭是道,而對于“星定式”卻知之甚少。
然而“星定式”真比“小目定式”更簡單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由于“小目”和“星位”的位置屬性,大家常說“小目”是攻守兼備,而“星位”是難攻難守,就這么樣一個位置特點,就決定了真正的大型“星位定式”要遠比“小目定式”復雜得多。
大型“星位定式”到底有多復雜?“金井欄”的故事想必很多棋迷都知道,在民國初年,當時國內一流好手汪耘豐對陣日本棋手廣瀨平治郎六段,由于汪耘豐之前已經多次受挫,情急之下他找到一本棋書,這本書也不是別的,過百齡所著“三子譜”而已。
然而恰恰就是這本書救了老汪的命了,因為他通過這本書中學到一個定式,這個定式也不是別的,就是中古棋中非常古老非常普通的“金井欄”,這個定式古老到什么程度?古老到在咱們國家南北朝時候,這個定式其實就已經成型,大概在公元500年左右,梁武帝蕭衍在<圍棋賦>中就有“東廂井欄”的說法,可見該棋式流傳之早。
普通到什么程度?普通到過百齡只把它收錄在“三子譜”里-----而“三子譜”可能有些人還不太清楚,這其實是古代一本圍棋教科書,是過百齡認為他讓3子的人就應該掌握的東東。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非常古老非常普通的“金井欄”,卻變成老汪手中的一把飛刀了,他依靠這把飛刀,留下一段“平生快事問秋翁,金井欄勝獨眼龍”的佳話。老汪字號“秋翁”,而廣瀨因有只眼盲,故有獨眼龍之謂,平心而論,這句詩確實顯得有那么一點不夠厚道,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句詩,倒是讓“金井欄”這個定式聲名大噪。
現在的問題來了,像“金井欄”這樣的定式,它在中古棋中是什么級別?它算是最復雜的定式之一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沐川县|
娄烦县|
郎溪县|
大名县|
安康市|
梅河口市|
玛沁县|
永州市|
清原|
大余县|
千阳县|
绥芬河市|
阿克陶县|
项城市|
丹寨县|
乌什县|
博乐市|
正定县|
北票市|
福州市|
纳雍县|
中阳县|
姜堰市|
仪征市|
手游|
饶阳县|
苏尼特左旗|
潮安县|
电白县|
平远县|
方正县|
深水埗区|
屏东市|
余庆县|
漠河县|
从化市|
建阳市|
金湖县|
新乐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