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雨-《賢者與少女》
第(1/3)頁
克蘭特王國以南,從艾步特城開始,在里加爾學術協會的定義當中,已經屬于是熱帶地區。
這里的植被和艾卡斯塔平原有著相當大的不同,首先顯而易見的就是,植物的種類更多了,外形也截然不同。與身后永春之地那清一色的艾卡黑松相區分,這里的樹木葉子又大又長,并且果樹隨處可見。
艾步特城本身就是一座在森林之中建立起來的城市,因此就連建筑城邦的材料也與西瓦利耶還有亞文內拉有著極大的區別。
因為距離山巒十分遙遠,克蘭特王國的大部分地區無法開采到質量上乘的大塊石灰巖。但居住于此的人們卻也沒有因此退縮,他們就地取材,將這些質量上乘的紅色黏土燒制成了一塊又一塊的小型磚頭。在米拉和亨利二人來到這里的第三天,他們有幸見到了西城區密密麻麻的泥瓦匠們燒制磚塊的過程。
黏土被整塊整塊地抬起來重重地拍在木桌上,這個過程能使內部的空氣被擠出,避免燒制過程中因為空洞而產生斷裂,重復地進行這個過程能夠使得燒出來的磚塊緊密又結實。
旁邊的地面上一位女性挽起了長裙的下擺赤著腳正在不停地翻踩著泥土,顯然處理大批量的黏土用腳踩要比手揉容易上許多。
這些工序完成以后工匠們拿出了木制的四方形框架,但在制成模具之前,他們先在桌子上撒了一層薄薄的木灰——這是為了防止黏土粘連在上頭,失去定型。
熟練的工人們干活的速度非常之快,但定型完畢的黏土必須先放在旁邊晾曬干燥了以后才能放進爐子里去燒,而這一道工序在艾步特附近的地區,是最為難以實現的事情。
“嘩啦啦”
熱帶的天氣就像是這樣,前一秒鐘可能還艷陽高照熱得要命,但在眨眼之間,傾盆大雨就開始像這樣狂亂地飄落。
僅僅兩天的時間艾步特城的天氣就給米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二人在今日一早接取了一個進入森林之中搜索失蹤的商人的任務。但剛剛來到西城區就不得不跑到了泥瓦工匠們的大棚之下倉皇地躲避起大雨來。
這里的人們似乎都已經習慣了突然的大雨,幾乎所有人都行動矯健地在大雨落下之前就找到了避雨的地方,身后泥瓦匠們的工作還在持續,而閑來無事的人們則相互交談了起來。
克蘭特王國本地的方言和亞文內拉的語言十分相像。若要用一個形象的比喻的話,它們的差別就好像是狼和狗一樣。因此一部分的詞匯米拉在旁邊也能夠聽得明白,但若真是要和他們交流了,還是使用通用語更好。
本地的人們并沒有打算去和這兩名帶著武器的傭兵搭話,女孩可以看得見他們的眼神之中有著一些警惕的意味。顯然在這樣子的戰亂地區,平民們對于武者的敏感度要高上不少。
大雨傾盆,不知何時才會停息。像是也變得無聊了起來,亨利開始為米拉介紹起這個地方的事情。
生活在這樣光照時間漫長的地區,原住民自然不可能是皮膚白皙金發碧眼的亞文內拉式的人種。事實上,膚色更加深沉的褐發和紅發的居民才是真正的本地土著。
金發碧眼的白皮膚人種大概是在四到五百年前的時候才向南遷徙,這并不是一次性成就的事情,人口的流動說到底了還是因為威脅的存在。從格里格利大裂谷往東侵襲劫掠的洛安人一次又一次地把原先居住在亞文內拉和西瓦利耶地區的人們逼迫的無家可歸,而乘船沿海劫掠的海盜們也并沒有放過南方的居民——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西海岸會出現多民族混居這種情況的原因。
更往南去,深入遼闊的內陸的話還殘存著一些更小的公國是由徹頭徹尾的本地土著們所建立的。但多年接觸那自北方傳來的各種文化。他們建立起的城邦也與其他地區別無二致。
真正意義上的南方土著,或許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這種消失并不是指血脈上的消失,而是文化的流逝。
拉曼人部族的戰敗西遷在帶來了文明的火花進而造就了許多現代化的社會秩序和階級體制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扼殺了原有的文化。
原先居住在用茅草和棕櫚葉子蓋成的房子,采摘果實捕獵野獸的土著現在也已經穿著和其他人別無二致的衣裳說著相同的話語,或許在這些熱帶雨林的深處仍舊有某處不為人知的地方有遵循傳統的樣式生活著的人民存在,但從總體上來說,他們也已經敗給了時代的潮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晋宁县|
兴山县|
凭祥市|
阳泉市|
登封市|
甘洛县|
双柏县|
建水县|
桂林市|
保靖县|
兖州市|
五家渠市|
辛集市|
榆中县|
兴山县|
安国市|
长顺县|
嘉禾县|
杭锦后旗|
泰顺县|
宁城县|
托克逊县|
新蔡县|
景宁|
沁阳市|
新野县|
城市|
开平市|
延边|
莲花县|
罗平县|
巨鹿县|
桐庐县|
防城港市|
离岛区|
昌平区|
牡丹江市|
南召县|
神农架林区|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