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三百七十七章技驚四座這一箭快文準,幾乎筆直地射穿了李伯山。 李恪的第一反應是扭頭去看花木蘭,結果發現她雙手空看,根本就沒有拿弓箭。 隨后,李元芳下意識地發出一聲驚謠。 李恪這才注意到,就在距離他們幾個不遠處,姜珠兒正站在箭垛前,手中的那張硬弓才將將放下。 “是她?” 這個答案讓包括李恪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感到分外吃驚。 好像在城樓之上的所有人當中,最不可能辦到這件事的人就是姜珠,然而事實證明大家對她的認知都出現一偏差。 姜珠兒察覺到眾人的目光,得意地揚起嘴角,做出了一個理所當然的表情。 那思摩讓李伯山來勸降,是覺得城里斷糧多日,現在差不多是時候在唐軍意志最消沉之際盡收全功,而李伯山又是中原人,因此自然是最理想的說客。 只不過背叛同族,代表外敵前來勸降,這注定要淪為眾失之的,李伯山若是有辦法推脫,他絕不會出現在李恪的面前。 但無奈寄人籬下,那思摩的話李伯山不敢違背,于是他只能刻意站到了靠近城門底下的位置,因為站太遠影響他向城中喊話,若梢近一些呢,則會完全暴露在弓箭手的視線之內。 唯獨更靠近城門」,反倒能借助高大的城墻,將弓箭手的射擊角度縮減到最小,反而是更加安全的一種做法。 李伯山一直以自己能在突厥人當中占得一席之地,甚至過上了遠比從前當大唐子民時更富足的生活,而感到引以為傲。 可惜,他的算計最終還是沒能幫他活下來,姜珠兒的箭扎進沙地里,通體都染成了猩紅的顏色。 遠處的突厥人看到李伯山倒在地上一動不動,短暫的錯聘之后,旋即下令弓箭手發動反擊。 他們并不會因為死了一個李伯山而動怒,但他們不能容許這座城的人竟敢用這種方式繼續抵抗,這絕對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那思摩是想切底擊跨寸軍的心理防線,本指望李伯山可以憑舌如簧的口才能讓對方開城投降,但他卻不知道自已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城墻之上,李恪等人一個個面色紅潤,這些天吃得不知道有多茲潤,他在可沒有到彈盡糧絕的時候。 “我們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