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狄仁杰說得很有道理,他們的這位殿下行事風格一向如此,所以有時候也大可以不必那么慌張,雖說看著自己的主人在前頭沖鋒陷陣的感覺,讓人難免提心吊膽。 可每一次,好像都能化險為夷。 花木蘭手中的雙劍暫且收回了劍鞘,她極其專注地注視著李恪騎馬追擊的背影,而此時后者跟目標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漸拉近。 追云的腳力非常,只是這一會兒功夫,就已然迫近到了只差兩個身位的地步。 在前頭拼命奔逃的杜荷,赫然發現正追擊自己的人居然是李恪,他把心一橫直接高聲呼喊起來,“大唐皇子在此,你們還不快抓了他!” “抓了大唐皇子,就可以跟大唐皇帝談條件!” 這個杜荷在被逼到走投無路之際,悍然選擇了背刺大唐,他儼然讓自己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此時李恪陷入兩難,在這個距離他沒有什么好辦法立刻阻止杜荷呼喊。 如果用左輪手槍的話,首先精準度無法保證,同時一旦槍響必然引起突厥人的注意,而他若是繼續這個樣追擊下去,固然可以追到杜荷,但自己距離山下突厥大營也會非常近。 到時候如何安脫身,就成了最棘手的問題,他是絕對不能落在突厥人手里的,否則必將九死一生。 可是就這樣放任不管,杜荷則會把重要的情報部告訴突厥人,對接下來的戰斗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不利局面。 電光火石之間,李恪忽然靈光乍現,決定孤注一擲博一把! 他突然勒住馬韁,從懷中掏出那把左輪手槍,朝天連開三槍。 嘹亮的槍聲迅速激起突厥大營的警覺,而杜荷更是沒命似的朝前繼續狂奔,他不清楚自己身后發生了什么,但只要見到了突厥人首領,自己就能以情報換取茍且偷生的機會。 然而,他卻沒有想到,一時間前方亂箭齊發,迎著他撲面而來……"李恪親眼看見突厥大軍集結于此,首先想到的是姜晃在地牢跟他提過的突厥沙陀部。 根據現有的情報,沙陀部是距離臨洮防線最近的一支突厥勢力,并且也是唯一擁有如此規模的敵軍。 雖然他們出現的位置,跟姜晃所說的不一樣,但畢竟信息都有滯后性,當這支突厥大軍移動的時候,被關在地牢的姜晃又不可能知道。 所以只能說這支沙陀部大軍,是早就做好了南侵的準備,而且行動得十分隱秘,若不是李恪陰差陽錯追到這里,他們仍有機會不被發現。 “讓后邊的人將火把滅掉!” 李恪迅速收斂心神,冷靜地提醒手下們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隱藏好自己,絕對不能被突厥大營內的人發現。?.?????.?? 如果他們的火把引來了巡邏的突厥人,那么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逃脫的機會則是少之又少。 隨著李恪的一聲令下,所有火光盡數熄滅。 在這個清冷的夜里,在場每個人臉上所呈現出來的神情,都顯得尤為肅穆。 “殿下,必須得讓王文度那邊做好戰斗準備,如果這支突厥大軍突然南下的話,最先倒霉的就是王文度和他麾下的臨洮守軍,他們會被一口吞掉的!” 狄仁杰審時度勢,馬上向李恪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因為兵貴神速,根本不知道這些突厥人究竟有什么意圖。 如果他們明早就拔營行軍,首當其沖就得把王文度的守軍給滅了。 霍去病也深表贊同地說“之前都是一些小股騎兵繞過臨洮,且不說王文度的守軍玩忽職守,根本沒有起到屏障作用,就算他們嚴防死守,也根本無法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畢竟他們就那么點人,而整條邊疆防線卻延綿數千里,根本就防不過來。” “但這次不同了,突厥人聲勢浩大,他們根本就不需要費勁去繞遠道,只要直接拔除了王文度的軍隊,他們就可以長驅直入,毫無顧慮。” 李元芳說“王文度手底下也就幾千人,而且看他們那個樣子,戰斗力根本到不了能跟突厥騎兵一換一的程度,何況人家的兵力尚未詳實,恐怕只會比我們預計的更多。” “不如回去從長計議,此地不宜久留。” 花木蘭最擔心的是李恪的安危,這位可是大唐皇子啊,身份舉足輕重。 如果被突厥人知道此時有一位大唐皇子,距離他們不過咫尺距離,他們一定會瘋狂地朝這里追趕過來,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快看,遠處有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