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成州位于隴西后方,并不是軍事重鎮(zhèn),平時也無大唐軍隊屯扎。 突然之間遇上這樣一群聲勢浩大的突厥騎兵,根本就沒有任何招架的可能。 可現(xiàn)在李恪竟然說要留下來抗拒突厥,勇氣固然可嘉,但到底要拿什么來抗擊呢? 狄仁杰說道“殿下,我知你痛恨突厥人,一旦我們撤離,城中百姓必然遭到毒手,可是事已至此我們唯有保自己,才能為他們報仇雪恨!” “既然知道我們走了,城里的百姓一個都活不了,那你還說這些做什么?” 李恪突然一反常態(tài)地大吼一聲。 狄仁杰當場怔住了。 “我來這里是為了給大家?guī)砀玫纳睿瑒?chuàng)造充滿希望的未來,不是為了一遇到敵人就夾著尾巴逃跑的!”?.?????.?? 李恪努力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隨后語氣迅速緩和下來。 他知道越是這樣關鍵的時候,就越要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這么多人可都在指望著他呢,所以自己一定先不能慌亂! “老狄,我雖然這樣說,但也不是光想著跟對方拼命,我自然有我的應對之策,你們只管相信我就好?!? 李恪的態(tài)度堅決如此,狄仁杰也就馬上打消了勸說他撤離的念頭。 身為李恪身邊忠誠可靠的幕僚,這個時候他最應該做的就是幫助李恪分析敵我情勢,給出自己的建議。 “殿下,目前城中能戰(zhàn)之士即便是加上那些工匠們和城中原有的壯年,也不會超過三百人,而惡來將軍和元芳也跟隨子胥出城去了,您的身邊只有趙明和木蘭保護?!? “為今之計,我們只有堅守城門,指望突厥人能夠知難而退,他們隨行攜帶的干糧有限,一旦耗盡就只能無功而返?!? 花木蘭說道“怕只怕這幫突厥人是有備而來,他們能迅速在城外集結,并做好了攻城的架勢,說明他們對城中的虛實非常了解,如果他們圍而不退的話,我們又該怎么辦?” 狄仁杰和花木蘭都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意見,但李恪此時有著自己的想法。 這座城破敗不堪,連原本應該堅固的城門也有近三分之二早已腐朽,即便突厥騎兵再不擅長攻城,對付這樣的城門要想突破也絕不是難事。 何況他們本就人少,如果突厥人分兵幾路,攻擊另外兩個方向的城門,到時候他們只能顧此失彼,完沒有堅守下來的可能。 因此如果采取被動守勢,最終的結果就是突厥騎兵突破城門,然后大行殺戮,別說城里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了,就連李恪他們也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趙明帶著零三、零四等人來到李恪面前聽調(diào),當他們得知李恪竟然沒有要轉(zhuǎn)移的意思,瞬間都驚呆了。 “殿下,趁著突厥人還沒有集結部人馬,我們?yōu)槭裁床怀弥@個時候先撤離?” “只要將駐扎在臨洮的鎮(zhèn)邊軍調(diào)過來,這些突厥人不足為慮?!? 李恪斬釘截鐵地說“我意已決,你們都 不用再勸了!” “趙明,你去將城中所有能戰(zhàn)斗的人召集到這里,分發(fā)武器,告知城中百姓如今的情況,他們有權知道即將面臨著怎樣的險境。” “零三、零四,你們各帶一隊人守在城門兩側(cè),等我號令隨時打開城門!” 這道命令尤為讓人吃驚,狄仁杰問道“殿下,莫非你想效仿諸葛武侯,來唱一出空城計?” “不,昔日諸葛亮之所以大膽使用空城計,那是因為他對司馬懿這個對手的心理了如指掌,他知道對手的弱點和習慣,所以他才能夠險中求勝。” “但我面對的情況不同,我不了解眼前的對手,如果真如木蘭所說他們是有備而來,對這座城志在必得的話,我唱空城計那就是主動求死?!? 李恪此時語氣平靜,面色如常,他冷靜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 要不是如此,大概會有人懷疑他是不是瘋了,竟然還想著要打開城門去跟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正面交鋒。 狄仁杰朗聲說道“我等誓死追隨殿下,雖死而無憾,但殿下身份尊貴,身系大唐未來的發(fā)展重任,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