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國公此言差矣,這是國事,理應著重處理,百姓的賑災工作只需按部就班進行?!? “房相的看法恕難茍同,我大唐境內外邦人士不在少數,他們若是敢鬧事直接派兵剿滅便了,何況船上頂多也就十幾個外邦人何必興師動眾。”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素來政見不合,今天在這件事情上也毫不意外的各執己見,很難說他們的看法誰更加正確。 李恪仔細想了想之后,打斷了他們的爭執,“兩位就不要再爭了,只需要將兩件事同時進行,雙管齊下,問題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嗎?” “我想沒有必要非得分個先后吧?” 長孫無忌看了看李恪,有些陰陽怪氣地問道:“這么說來,吳王殿下是有辦法了?” 這固然是給自己挖的坑,但李恪還是直言不諱道:“不敢說有什么好辦法,但我愿為父皇分憂,為朝廷盡一份心力?!? 太子李承乾見李恪居然主動要把這個爛事攬在自己身上,頓時高興地揚起了嘴角。 他事先就知道李世民在為這件事生氣,心說到了宣政殿盡可能低調,不要高談闊論顯得自己很有能耐似的,免得這種事落在自己頭上。 要千里迢迢趕去揚州處理賑災和外邦船只的事,可想而知這樣的差事既辛苦又不討好,而且離開長安城這段時間指不定別人怎么在背后搞小動作。 所以李承乾是說什么都不愿意辦這趟差使的,而他卻無比期待這事能落到李恪或是李泰的頭上。 “三弟信心可嘉,一會兒我就在父皇面前舉薦你,讓你能夠得償所愿!” 李承乾故作姿態地說道。 他心中卻在暗暗譏諷道:李恪,你小子最近越來越忘乎所以了,真以為你什么事情都辦得成嗎? 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吳王殿下才剛剛完婚,實在不宜遠行,我想這件事交給我經驗的大臣去辦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驚動大唐的一位皇子?!? 房玄齡站了出來,他是極力反對吳王前往揚州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