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恪聽見這個數字,大腦都稍微宕機了一下。 十幾萬貫什么概念? 大唐一年的稅收才一千來萬,還是各種各樣的稅收加起來,才有那么多。 而你靠賣一個圖紙,就賺了這么多,還沒有算這段時間賣的軸承和其他東西? 如果再加上李孝恭其他的產業,零零總總怕是有五十萬貫往上,這踏馬四舍五入就是大唐十分之一的稅收! 伯伯噯,你就不怕我老爹查水表嗎? 心中雖然吐槽,但李恪自然不會說出來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初期,鹽鐵是不收稅的。 可以說李孝恭是純賺,簡直賺麻了。 只是想到李孝恭的方法,李恪的臉色就有幾分古怪。 因為這不就是后世的加盟嗎? 只能說商業這方面,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經玩兒得十分厲害了。 “伯伯,你這個做法,倒是和加盟如出一轍。” 李恪感嘆一聲,順帶把加盟的意思說了一下。 “如此這般,倒確實是你口中的加盟。” “雖然這件事伯伯沒經過你同意就做了,但也算是事急從權,生意來了總不能說不做不是?” “所以伯伯這邊就吃點虧,這十六萬貫,伯伯就拿六萬貫,侄兒你覺得如何?” 李孝恭笑著看向他。 這看起來十分合理,并且他還小賺了一筆。 可軸承的圖紙本身就是自己的啊! 自己若是拿去搞代理,賺的錢恐怕只多不少,哪里還需要和這個老不休分? 心中嘆了口氣,李恪最終只能怪自己沒想起來這事兒。 反倒是讓李孝恭搶了先。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人精,在這方面確實敏銳得很。 “伯伯既然都分好了,那侄兒也不好再說什么。” “不過,這件事畢竟是伯伯先斬后奏,您老人家就欠我一個人情吧。” 李恪看著對方,笑著說道。 “好小子,你可知道你伯伯的人情有多么珍貴?” “開口就欠你一個人情,有些太過分了吧…” 李孝沒好氣地看著李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