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恪稍微清點了一下食鹽的數量,突然轉過頭對百夫長說道。 “是不是數錯了,本王數著,明明只有十二萬斤啊。” 百夫長愣了一下。 “沒錯吧……我數了好幾遍來著。” 李恪顯得有些不耐煩,揮了揮手道。 “本王說十二萬斤,就是十二萬斤,讓后勤的人再清點一遍。” “是,殿下。” 百夫長雖然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乖乖找來了后勤的人。 沒想到后勤聽了他的話,十分無語地道。 “你是不是傻,吳王殿下怎么會出錯?多出來的八千斤,是殿下故意留給我們的,所以才不讓你算進去。” 軍隊這種地方的門道,比外面可要多得多。 就像是破城之后,將士們可以大索三天,這是歷來不成文的規矩。 這三天之內,任何的收獲,都不會計入后勤,而是由將士們自行瓜分。 將士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有一家老小要養。 當軍餉的數量明顯不足以支撐需求的時候,就得從別的地方下手。 當然,一身正氣的李二陛下十分反感這種行為,幾年后的侯君集就是因為這個與其結下了深厚的矛盾。 這也是李恪沒有明說的原因。 當后勤把李恪的決定告訴其他人的時候,軍營中頓時響起了一陣歡呼聲。 八千斤食鹽,還是市面上價格最高的精鹽。 每人可以分到十斤,再加上這次大破突厥軍隊的軍功。 他們這次的收獲,可以說是十分豐厚了。 “我早就說過,吳王殿下不是一般人,跟著他混,肯定是有肉吃的。” 傷口已經快要愈合的老劉大笑著說道。 “得了吧,在來這之前,是誰說不想去河西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的?” 他身邊的同僚無情地拆穿了他。 老劉頓時漲紅了臉,嘴里嘟囔著“軍人的事情那能叫發牢騷嗎”,還有“吳王殿下千歲”,“陛下英明”這樣的場面話。 一時之間,軍營里充滿了歡樂的氣息。 總之,李恪的這個決定,使得他在軍營中的聲望,再上一個臺階。 回去的路上,雖然負重多了十幾萬斤。 但是隊伍的速度,甚至比來的時候還要快了幾分。 蘭州城里,李恪又一次見到了那位刺史大人。 “殿下完成任務了?” 肖成安有些驚訝地道。 雖然掩飾得很好,但他臉上的錯愕之色還是一閃而逝。 “怎么,刺史大人對本王的能力莫非有懷疑不成?” 李恪笑著道。 “下官不敢。” 肖成安慌忙搖了搖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