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才不要,兒子是要讀書的,哪里能做這些?” 田家婆子有些心軟,但一瞅見大兒子那冷硬的臉色,當(dāng)即還是狠下心來轟走小兒子。 葉霓忙著做豆腐豆干,本來對這些家長里短的事情沒怎么上心,但架不住對方是田家人,家里做工的女娘們得閑了,便要數(shù)落上兩句。 “依我看,還是田家二老太偏心了,將田六郎慣得那般懶散,根本說不到什么好人家的姑娘。” “是哩,換誰誰不生氣?” 葉霓想了想,便將大娘喊進(jìn)屋子。 大娘洗了洗手,也跟著進(jìn)去,她又不傻,自家小妹這些天的所作所為,不就是將自己從泥潭子里摘出來么? 因為每次回去都帶著東西,田家也沒人說什么。 但就算她這邊不出事,依田家二老的性子,家里也遲早要鬧騰起來。 “三妹,你找我,可是為了我婆家的事?” “是,也不是。” 葉霓也不賣關(guān)子,她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想法很簡單,如今因為豆腐一事,往來倉河村的腳夫行商多了許多,但住宿問題卻一直沒解決,本來么,腳夫們在門外湊合一晚上倒也很常見,但隨著日子越來越冷,這種做法顯然不可取。 有些臨近村子,知根知底的,便能找到相識的人家投宿一晚上,但到底不方便,更別提那些外地商賈了。 前一陣子她做出的豆干,反響很好,連關(guān)外的商賈都聞風(fēng)趕來,外地人多了,村民們也就謹(jǐn)慎了。 過宿一事,還是個問題。 若是宿在石頭城,商賈們卻又憂心,畢竟葉家的貨一向緊俏,若是自己不盯著,只怕就被人搶了先。 因為和外地商賈做成了幾單生意,手里錢多了,心思也就活絡(luò)了。 她道:“阿姊,我打算在村里開個客棧,你和姐夫可愿意過來幫我?” 葉大娘吃了一驚,“好端端的,怎得要開客棧?” 葉霓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大娘聽得入神,漸漸也覺得靠譜,卻還是憂心。 “開個客棧,投入也不小,只怕……” “阿姊放心。” 這些日子,她確實賺的不少,加上關(guān)外那一批豆干的定金,起碼開店初期的成本是有了。 大娘算了算,若只是建些普通的土坯房,那成本確實不高,想想倒也沒什么不可行的,而且最近豆腐生意的紅火,她是看在眼里的。 自家妹子是個穩(wěn)妥的。 最后她遲疑著點頭,“可以是可以,對面那塊地雖說是咱們家的,但你要修客棧一事,還是要里正點頭才行。” “我知,就等著你這邊答應(yīng),我就去說道說道呢。” “如此便最好。” 回去后,大娘沒有聲張,只是同田三郎說了此事。 雖說田三郎孝順,但也架不住家里耶娘一味的偏心,他在叫苦不迭的同時,也默默為自家媳婦兒感到幸運。 可不是么,若是每天摻和到這些烏糟糟的事情里,精神都要衰弱了。 “正要再過一陣子就入冬了,家里也閑下來,自然是可以去的,但耶娘那邊,還要知會一聲。” “耶娘那邊先暫時不說。” 田三郎納悶道:“怎得,這有何說不得?” “這是三娘吩咐的,她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不說便不說罷,聽自家媳婦的。 關(guān)于修建客棧一事,村里正答應(yīng)的也很爽快,在他看來,葉霓就是倉河村的財神爺,因為豆腐生意一事,自家那個小娃娃跟著學(xué)了不少手藝,每天吃上一頓粟米,人都胖了一圈。 更何況再過一陣子,葉霓便要將這豆腐手藝傳出來。 這樣的關(guān)頭,誰愿意得罪財神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