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會的農村,不是講理就可以,得男人抱團才能不受欺負,才能在本來物資不多的時候搶占更多的資源。 因為姑娘家都會出嫁,兒子留在家里,而集體上有什么事情,人多就占著理。 沒有兒子會被人罵絕戶,雖然是陋習,但是這會在農村就是這樣的習慣,誰也沒察覺到有什么不對,反而大多數人都像趙全和陳紅梅這樣,想要一個兒子,屬于自己的兒子,這也是一種生命延續和寄托。 如果實在是沒有兒子,有侄子往門口一站,以后也是算有人給養老送終,老一輩說這也不算是絕戶。 這也是趙全對家里的幾個侄子特別好的緣故之一。 像趙全家里這情況,如果萬一沒有兒子,村里人默許的情況就是,他以后有侄子送終,哪怕侄子只是在他去世那天趕回來,給他摔火盆捧靈位上山,他家的財產也是侄子繼承。 就像趙大慶給趙全和陳紅梅送上山后,他家的房子啥的以后就是趙大慶繼承,他可以賣,而趙冬梅都無話可說。 這,雖然很操蛋,但是朝陽大隊一直都是這樣的。 雖然是這個風俗,包括趙國慶都有繼承三叔房屋地基啥的機會,但是在當初趙國慶的心底,三叔三嬸都是實在人,他是希望兩人又再有自己的孩子。 不管男女,都是一個希望和寄托。 前世三嬸是懷孕過的,只是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聽當初的產婆說是一男一女雙胞胎,可最后三嬸沒了,孩子也沒了。 當初意氣風發的三叔,一下子一蹶不振傷心過度加上喝酒,沒多久也病死了,留下了還沒成年的趙冬梅。 而那個時候就是趙大慶給三叔摔盆捧著靈位送上山,他本來居長,又是讀書人,當年是順理成章幾乎沒什么阻攔,就繼承了三叔的房子和分到的田地等。 當年趙國慶根本就沒多想,趙大慶賣了三叔的房子,也沒管趙冬梅。 趙冬雪可憐,后來還是劉貞芳看不過去,把這孩子接到自己家里,讓她在他們家里出嫁的。 而機緣湊巧趙國慶才發現,當初這趙大慶送給三嬸的手串有問題,可那個時候,趙大慶已經坐大了,偽裝的面孔卻被鄉親們交口稱贊,誰會想到這樣的人,當初那么狠毒? 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呀! “三嬸子,我聽人說,有的手串女人不能戴,戴了有孩子也保不住,特別是那種顏色鮮艷特別漂亮的……” 因為前世這經歷,這輩子的趙國慶幾乎沒猶豫,一口就說出這手串不好,不能戴,有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