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下午夏若蘭離開后,趙國慶也忙碌起來了。 因為明天籌備的磚瓦廠要開工了。 最終他選了一批人去磚瓦廠,有趙貴還有劉貞財,表弟劉華以及村里和他關系不錯的七八個人。 一共湊了十五個工人。 打算第一批平地做磚坯,趁著現在天氣熱,多做一些磚坯放在哪里,這樣等到開窯后,就形成了流水線。 紅磚和青瓦會源源不斷的被燒制出來。 燒窯的時候,趙國慶和趙順他們商量過,這磚瓦廠就燒制那種紅磚,因為青磚工序和時間用的比較長,成本也貴了許多。 但是紅磚就不一樣,紅磚成本和工序少一些,成本更低一些,用來銷售到周圍物美價廉。 磚瓦廠最初的本錢差不多一萬出頭。 每年要給村集體一千塊,每個工人初步定的工錢是一個月四十塊錢。 后面燒窯的熟練工,還會多加五塊錢或者十塊錢。 一萬塊看著不少,但是用在這磚瓦廠上,還的省的點來,因為這建廠子,真是處處都要錢。 搭建簡易房,挖土的簡單的機器,還有攪拌土的機器,雖然都比較簡單,但都不便宜。 原本按照趙順的意思,農村人工倒是便宜,可以多請一點人,不管是挖土,還是攪拌土都完全用人工來,這樣成本更低。 因為紅星磚瓦廠就是這樣搞的。 但是趙國慶不同意。 “今年你一月四十塊還可以請到壯勞力,但是明年呢,后年呢,這工錢也會成倍的增加,但是機器不一樣,現在買來會覺得貴,但是半年后就不貴了,而且這些機器省力,大家在磚瓦廠活也輕一點……” 因為趙國慶知道,隨著改革開放后,農村賺錢的門道也多了。 一月四十塊錢就算不得高工資。 想留住人,就得錢多活少,不然等過陣子,五六拾塊錢一個月,都不一定能請得到工人。 “咱們都聽國慶的,反正他是大老板,他股份最多……” 張軍笑呵呵的打了一句圓場。 反正他們錢少占的股份也少,但是趙國慶股份多,自然是一切以他為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