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太師捂著劇痛的腹部,艱難的在靠椅上坐下,沖著杜蘅桀桀的笑著:“我終究低估了你,你只怕早已知道了吧?” “第一次出使契丹,蔡金虎沿路刺殺,我就知道這背后跟你脫不了干系。” “可你當時回朝,為什么不揭露我?” 杜蘅淡然一笑:“當然沒有證據。” “可你如今就有證據嗎?” “同樣沒有。” 蔡太師緩緩的抬頭,眼神充滿疑惑:“那你怎敢……老夫畢竟是太師!” “太師年事已高,突然有個頭疼腦熱,醫治不及時,與世長辭,也很正常的吧?” “好好好,你小子比我毒啊,杜家一門耿直,想不到……想不到竟會生出你這種卑鄙小人!” “就是因為一門耿直,才斗不過你們這些奸臣,家祖父一把年紀了,卻要慘遭抄家之苦。” “你該不會以為,這背后是我主使的吧?”蔡太師玩味的看著杜蘅,忽然又是一笑,“杜子芳啊杜子芳,你終歸是太年輕了,你試想一下,先帝何等手段,杜仲又是從二品的上將軍,我如何在他眼皮子底下做這種事?” 杜蘅表情依舊波瀾不驚:“你是說這些都是先帝的意思?” “你覺得呢?” 這一點杜蘅也早想通了,杜仲在軍中的威望太高,在民間也有很大的威望。 畢竟一門忠烈,再經過民間說書藝人的渲染,杜家也就成為偏安一隅的大梁子民的信仰,就像楊家將、岳家軍一樣。 說書藝人編造出了很多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故事真真假假,已然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宣傳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所以朝廷也不會去禁止,有時還會推波助瀾的倡導一番。 也正因為如此,杜家在民間的聲望水漲船高。 終于受到了朝廷的忌憚。 尤其先帝得知自己不假天年,繼承人年紀又小,怕鎮不住杜家,干脆設了個局,讓杜蘅莫名其妙的去參加科舉。 又莫名其妙的卷入科舉舞弊之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