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會兒,五位評判者進場,還是上次的評判者,內場嘉賓有些不同,除了蘇淺陌、花子期、封若顏幾個,其他人員有些變動。 主持人依舊是東都的官妓銀粟。 鑼響三遍,二十四名參賽者開始忙活起來。 由于做的是面食,每個人開始和面,帶的大多都是酸漿或者酒曲發酵好的面,加入面粉和水,繼續揉搓均勻。 不過杜蘅這邊加的水有些不同,拿著一只長形的竹筒,從里面倒出了淡黃清亮的液體。 “杜公子加的是什么水?”臺上的蘇淺陌詫異的看著臺下第一個位置的杜蘅。 封若顏也注意到了,杜蘅用的不是水缸里的清水,蛾眉輕蹙:“難道是油?” “難道要做油酥餅?” “油酥餅也不是把油和在面里啊。”花子期看了封若顏和蘇淺陌一眼。 忽然又嗤笑道:“果然這廝不會面食,呵呵。冰食做的好有什么用?第二關他過不了,就沒法參加第三輪。” 評判席上,孟山人饒有興致的看著杜蘅,問身邊其他的評判者:“幾位,你們覺得杜蘅會做什么面食?” “好像沒用什么別的配料,只有面粉一樣。”朱司膳擰著眉頭,似乎覺得杜蘅有些冒險了。 別人都在面里加入不少東西,為的就是想遮住面里那一股酸味,如果什么都不加的話,那也只能做酸湯餅了。 可畢竟是比賽啊,酸湯餅毫無特色,又怎么能脫穎而出? 而這時杜蘅已經和好了面,拿手蘸了蘸,放到嘴里嘬了嘬,沒有嘗出什么酸味,甚至有股清甜,隨即吩咐桃笙:“燒火!” “他不是做油酥餅!”蘇淺陌看著杜蘅將面團切成一塊一塊,放入蒸籠之中,“難不成是蒸餅?” 花子期想到近水樓的面食,好像只有一道蒸餅,料想杜蘅不會別的面食,不由得意忘形的笑道:“與廣陵廚藝界這么多大師比拼,他就做個蒸餅,而且是不加餡的素餅,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蒸餅分為加餡和不加餡兩種,加餡可以算是后世的包子,但叫饅頭,也叫籠餅,只是古人不分那么細,凡是蒸的面食,都能統稱為蒸餅。 不加餡的才是后世真正意義上的饅頭,只是與后世的饅頭略有差別,首先分量就大,市面上小的一個三兩,大的一個五兩,而且形狀是圓的。 杜蘅稍微改了一下,減少了分量,而且形狀類似刀切饅頭,放入蒸籠之中,都是長方體,但蒸出來上面就會鼓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