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六經看似有火苗,但阜陽、太溪、太沖三經并未熄滅。難怪現代醫學已經放棄搶救這樣的危重病人。要救他們真的很難。" “但作為醫生,我還是開了3劑藥,不得已而為之。每劑量使用45g的烏頭。開完處方,我就走了,因為我不抱任何希望。" “只是那天,他的家人太忙了。他們要準備壽衣,準備靈堂,接待不斷前來探望病人最后一面的親友。" “我朋友的妻子,也就是病人的兒媳婦,一個漢字都不認識,我對她的囑咐,她也完全忘記了。家里又亂了,情急之下,她把三種藥一起倒下去,熬成了濃稠的湯藥。" “當時已經過了送餐時間,媳婦每隔幾分鐘就喂她一次,40多分鐘就吃完了半碗濃稠的炮制品。然后奇跡發生了。昏迷的病人突然醒了過來,意識到自己餓了,要了吃的。第二天,她就能下床走路了。然后她又活了19年才死。" “哈哈,”李先生搖搖頭,笑了兩聲,“這樣一個生命垂危的心力衰竭病人,一個現代醫學已經放棄的危疾,竟然如此戲劇性地復活了。”" “那時候我終于明白了,不是中藥治不好這種危重病,而是劑量不對。原來,醫生的秘訣在于劑量。為什么我以前用的藥無效,是因為劑量不對。" “唉……”李先生又嘆了口氣,顯得有些落寞:“之后,我在劑量上下功夫,多次搶救重癥病例。但外人說我的用藥是危險的,是異端。也違反了藥典規定,隨時可能被判入獄。" “雖然我心里認為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是懂仲景古方的人,但我沒有證據,也無法證明古代真正的劑量是多少。" 林風說:“不,現在有證據了。" “好吧。“老李驚愕地抬起頭來。 林風說:“前段時間,考古發現了一座東漢古墓,出土了東漢時期的度量衡——大四農銅泉,證實了東漢時期的一兩相當于今天的15.625克。" 李先生聽了愣了一下,他不相信地問:“說真的。" 林風認真地點了點頭:“我才知道,可能消息還沒傳開。" 李先生重重地靠在椅子上,一時間表情顯得悲喜交加,接著說:“我知道我是對的,我知道我是對的。" 李先生抬起頭來,一向好脾氣的李先生突然惡狠狠地罵了一句:“該死的李時珍,你居然誤解了我400多年的中醫。" 林風也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他來自后世,自然知道這一年發掘的東漢古墓,東漢時期的藥量也得到了證實。同時,他也知道,李先生最常罵的兩個古人,一個是李時珍,一個是朱丹溪。 朱丹溪的話是學術之爭。 李時珍,這真的是作弊。 在廣大民眾心中,在歷代中醫師中,李時珍的聲望僅次于華佗、扁鵲。說到中醫著作,一般人只能說出《本草綱目的名字。 但說真的,在中醫眼里,《本草綱目真的很一般,他們甚至不喜歡。 為什么啊。 因為書中有很多猜想和迷信。比如孕婦不能吃兔頭,否則孩子會唇裂。還有魚骨頭卡在喉嚨里。你可以用漁網把它們燒成灰,再用水喝,去掉魚刺。 元宵節時,人們從富人家里偷一盞燈,放在床下,可以治療不孕不育。諸如此類的各種廢話,包括人的糞便和豬的糞便,還有拿來當藥的靈魂。 他的《本草綱目只是簡單地概括了前代的本草,還收錄了大量道聽途說甚至憑空想象的東西。 李時珍的腦子在抽搐,什么東西都敢往里面塞。而且,他只記錄,沒有測試。他還沒有核實里面的藥。 歷代關于本草的書籍很多。在中醫師眼里,第一個絕對是“《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真的上不了臺面。里面的確有一些有用的信息,但也包含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民間偏方。 既然如此,為什么普通人只知道《本草綱目。 這主要是因為達爾文曾經稱贊過它,所以在近代中國民國時期,許多開明的人開始稱贊這本書。 他們雖然反對中醫,但覺得中醫仍然是一個寶庫,尤其是本草綱目,蘊藏著巨大的寶藏。 這個論點是不是很熟悉和現在一模一樣。如果翻一翻網上關于中醫的負面評論,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后世編寫教科書的人,把《本草綱目和李時珍編入教科書。他們還說,李時珍歷盡千辛萬苦,深入深山老林,對前人一一糾正。 他自己就大錯特錯了。 如今,《本草綱目幾乎成了騙子的專屬使用。 那種忽悠人的保健品,肯定會說是本草綱目中描述的藥,然后會以現代科學的藥理研究為基礎。是一種非常中西結合的方法。 實,李時珍最大的貢獻并不是《本草綱目。他的貢獻是對脈學的研究,無論是《平湖脈學》還是《氣經八脈》都是很好的。 除了補齊《本草綱目,另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古代劑量的研究。李時珍連藥力都沒有檢驗過,更不用說費心去驗證古代的藥量了。 于是他又想了想,想得很簡單:古代的一兩銀子,今天就值一便士。好,仲景的古方藥量一下子降了好幾倍,理論上是原來的五分之一。實際使用中,用量僅為原來實際用量的十分之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