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沿著這蜿蜒曲折的入山小徑登上山麓,那位平日里少言寡語的陸英朝此刻內心充滿歡喜之情。 “都走了兩天多,可算是到了。”余年不由感慨道,真是不出家門,無知路遠。 陸英朝笑了笑,對余年說道:“若是你將來能學得那駕云的法術便也不用這么辛苦了!” 余年心中暗忖:那日在宋府見到陸英朝腳踏虛空,從天而降的那番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足以看來這四方山山中的法術確實神奇無比。也不知將來能不能夠有機緣接觸并學習這些高深玄奧的道術。 “像趙先生口中的劍仙那般遨游四海啊?真是匪夷所思啊……。” 自踏上四方山山麓之后,陸英朝就一直在前方引路。他回過頭來對著身后的少年笑道:“只要有心修煉,功成之日也是有的,不過至于能不能成你口中劍仙,就看自己的造化和緣分了。” 踏足四方山環繞的山道,尚未走得多遠,微風透來清新宜人的氣息立刻襲滿全身,感覺每寸肌膚煥然一新,無比舒適清爽。少年不禁由衷地贊嘆道:“果真名不虛傳,這四方山真是個神仙出沒的地方,僅僅剛步入這里,便給人一種身心滋潤,心曠神怡的感覺。” 少女行至一條清澈溪流淺灘,輕挽手臂掬起清泉,瞬間感受到冰涼的晶瑩水珠順著指尖流動,進而將手捧的溪水流向臉頰,水珠輕輕地揚落在臉上,“是比較涼快,不過對常年生活在山村里的說法,山內的氣溫似乎總是比山外低一些。” 少年撓著頭皮,感到不好意思的說道:“好像……理倒是這個理。” —進這四方山的山道上目便是綠意盎然、濃蔭蔽日的景象,涼爽的微風拂過,道旁的石壁時而會有甘甜的泉水滴落,不禁讓人倍感愜意。只是這些個都屬自然與那仙山洞府似乎關系并不大。 看著余年略顯尷尬的模樣,那陸英朝微微一笑道:“不過我派所在的這四方山自有它諸多特異之處。便如這四方眾多山峰中,有很多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但那作為四方山主峰的天青頂盡管是整個山麓中的最高峰,卻四季如春,一年到頭鮮花盛開、芳草如茵,所以也故有此名。” 余年早年間在私塾中于莫秀才讀了些詩書,又久在市井中廝混,也算是閱歷豐富,但現在聽得陸英朝描述的這仙山氣派卻也是贊嘆不已。初時覺得這山間風景也還算平常與那一路上見到的郊野山嶺似乎也沒多大區別。但自從踏入四方山山麓,一路走來越往上行便漸漸覺察出這仙山的與眾不同來。 隨著時間流逝,余年注意到這崎嶇的石徑兩側出現了許多從前未曾見過的花草樹木。在林間灌木叢中,常能看到一些色彩奇異、形態奇特的珍獸瞬間消失在樹林中。此刻,山路旁的鳥雀越來越多。 那些鳥兒似乎對人毫不害怕。例如,余年曾看到幾只頭頂金黃,帶著一條火紅華麗尾巴的鳥兒如鳳凰一般,在眾人頭頂“啁啁”地叫著,伴隨他們前行,飛舞不斷。 一只手指大小的朱色小雀也毫不懼怕,干脆落在少女的肩頭,歡蹦亂跳地叫著,直看得少女目不暇接興味盎然,“這四方山的鳥雀還真多!” 齊南華瞥了眼,對這些個珍獸司空見慣的他倒也不覺得新奇,只是覺得今日這道間鳥雀卻似是比往日要多上不少,平日里似乎這林蔭道上要靜謐許多。 直至抵達那日漸疏朗的夾道林蔭盡頭,赫然發現前方山路之上聳立著一塊碩大的山石矗立在前面的山道上,巨巖之上,刻有三個大氣磅礴的篆書——四方山。 這幾個蒼遒的大字以其高瞻遠矚的氣勢仿佛在俯視這個初次踏入這座仙山的稚嫩少年。 只是雖然是仰望少年卻絲毫覺不出有任何壓迫之感。首次親眼見證如此雄偉壯麗的自然造化之作,少年心中激蕩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澎湃情緒。思緒紛亂間,那日夢中所見情景不禁悄然浮現心頭,與眼前景象暗暗相合起來。 只是山道到了此處,不得不從嶙峋的巖石下方轉彎而過。道路兩側則是深不可測的山澗,繞過這塊神奇的石壁后,余年發現自己所行走的山路愈加陡峭,在手腳并用、艱難攀爬之間早已感到體力不支。正當他繼續前行之時,突然感到體力漸漸無法支撐,微微抬頭,正好瞥見山道旁不遠處的茂密樹林之中若隱若現地露出飛檐翹角。 走入四方山這么多時的余年卻是第一次看見房舍建筑,當下趕緊扯住陸英朝問那是何去處是不是已經走到了四方山內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