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待墨跡已干,朱平安便收了試卷,小心的放入了試卷袋中,掛在了一邊的墻壁上。 此時天已經黑了,黑沉沉的夜色,放佛無邊的濃墨被重重的涂抹在天際,連一點點的星光都看不到。北風也開始呼嘯了,料峭的春寒逐漸的在會試貢院肆虐開來。 隨著北風呼嘯的,還有隔壁的異味,受此摧殘最深的便是臭號。 遠處傳來了某位仁兄嘔吐的聲音,在寂靜的深夜里,異常明顯,大約也是跟自己一樣的倒霉孩紙吧。 身處臭號又怎樣,自己做個口罩就是了。 朱平安緊了緊身上的兔毛外套,將放在炕上的行囊用手拉過來,從中找出來了一條棉布枕巾,這是母親陳氏在家里給自己做的枕巾,是用給自己做衣服剩下的邊角料棉布做的。 將這條枕巾從行囊里取出來,然后找了一個小刀子,將枕巾的按照自己臉型大小剪了兩塊橢圓形的棉布,將這兩個橢圓形的棉布重疊在一起,然后又用小刀子切割了四條長帶子,接著又在重疊在一起的橢圓形的棉布兩邊扎了四個小孔,將這四條長帶子穿過小孔系上。 嗯,一個簡易的雙層口罩就做成了。 朱平安將這個簡易的口罩戴好,嗯,效果還不錯,幾乎已經聞不到異味了。 夜深人靜,正是睡覺的好時候,不過在睡前看下第二道四書文題目,一邊構思一邊睡覺,再好不過了。 第二道四書八股文的題目比較簡單:“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這是《論語子罕》第二十八章,這句話也是大家經常見經常說的一句話。看完這個題目,朱平安就將試題也放入了試卷袋中,掛在墻壁上,然后收拾了下號舍,吹滅了蠟燭,一邊思索。一邊靜靜睡去。 其實這個題目一點也不難,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最后掉葉的,其實無非是說松柏不屈不撓的高風亮節。朱熹對這一章做注就用了兩句話。“小人在治世,或與君子無異,惟臨利害,遇事變,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見也”。“士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欲學者必周于德。” 所以,這道題也就是一道托物言志題,大約從多個角度將松柏臨冬不凋,不屈不撓的氣節和品質,然后再表達自己思想境界跟松柏一樣高風亮節就是了。 很快,朱平安就構思了一篇八股文,然后就靜靜睡去了。 清晨,萬籟俱寂。天蒙蒙亮,黑夜正欲隱去,破曉的晨光慢慢喚醒沉睡的考生。 第(1/3)頁